“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
0.3 1.3
2 1.6 2.1 6
2、給積點上小數點。(數學書87頁練一練第1題)
3、等式變形。
出示:已知:48273=35186,如何讓等式48273=351.86成立呢?
(第三次出現根據整數乘法的積,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不過這次是根據積的位數,確定因數的位數。在開放練習中,更加凸顯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的位數之間的關系,是學生思維認識上的一次升華。)
預設1:48.27.3=351.86
2、4.8273=351.86
3、4820.73=351.86
師:在給因數加小數點的時候,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引出數學小故事:小數點的代價。指出:小數點的代價實際上是什么的代價?(粗心)
4、我做小判官。
師首先出示:(1)1.253.2=4,問:想一想,這一題有沒有做錯呢?
生1:做錯了。因數中一共有3位小數,而積是整數。
生2:沒有做錯。(直覺,但又說不出理由。)
師:爭持不下,不妨自己計算一下。
師引導大家觀察算出的結果,討論:這個積的小數部分的三位小數到哪里去了?
師小結:數學上也有眼見不為實的情況。
接著出示:(2)8.051.2=4,這一題正確嗎?
學生紛紛拿出計算本計算,只有幾位同學卻迅速的舉起了手。
師引導:一定要列豎式計算嗎?我們讓沒有計算的同學談談經驗。
生:不一定。81=8,準確的積肯定要比8大,所以不可能是4。
師小結:我們要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
5、計算效果檢測。(書87頁練一練第2題)
四、留下“發人深思”的課堂結尾,延展算法思路。
教學思考:
數學學習總是環環緊扣的,一節課結束了,不是思維的嘎然而止,而應是留有余味,堅持為下節課孕伏思維生長的起點,這是很重要的成功做法。
教學實踐:
師出示已知1624=384,求0.160.24=?問:這一次,積中的小數點又該怎樣加呢?
(第四次出現根據整數乘法的積,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為下節課設置思維的生長點。)
生1:應該是0.384。
生2:應該是0.0384。
師:究竟是誰正確呢?我們下節課繼續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預習課本88頁的內容。
總之,本節課我緊緊抓住積的變化規律來引導學生理解積的小數點的確定方法,擯棄了大題量訓練的計算教學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設計從更高層次上觸動學生的思維,關注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生長,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