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設計與反思
4 有序、不重復 、不遺漏例2:借閱方法 只借1本 借2本 借3本 《科學世界》 √ √ √ √ 《七彩文學》 √ √ √ √ 《數學樂園》 √ √ √ √
(先分類)有序 、不遺漏 教學流程 《解決問題的策略之 一一列舉》教后反思 教師:宋普勇 我是懷著無比激動、超級緊張(心都要跳出嗓兒眼了)、但又充滿信心的狀態下,來上這節課的。矛盾的心情又夾雜著當時情況的復雜(對我來說是一次即興的挑戰)……本節課注重創設生活與實踐的人文情境,增強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情趣。讓數學貼近生活,用具體生動、形象可愛的生活事例展現數學問題。1、以趣激情,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會用列表和畫圖來解決問題,對這兩種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已經有了體驗和認識,而一一列舉也是我們生活中解決問題時常用的策略之一,同時在列舉的時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對發展思維也很有價值。課始通過生動的畫面,喚醒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再加上課件動態演示,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學習的熱情。2、倡導學生自主性探究新知。能對信息進行分析,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究的形式去找出問題的所有答案,去發現一一列舉法的好處。通過交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在同一個層面再進行新知的學習。從而分散教學重、難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 3、在動手實踐中體“生活”。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數學,更要學會做數學,學生在掌握一一列舉的方法之后,從生活中出題,學生被數學就在身邊所震撼,從而激發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題,學生的思維空間一下子得到釋放。 4、合作交流讓學生主體地位更加凸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交流、自主合作中去認識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新知,進而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這種學習形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這種學習方式運用比較多,也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5、期待改進的地方。讓學生自主創作空間能再大些,課堂評價性語言還需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