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爭光小數五年級《找規律》
背景:
這是一堂在新教育實驗第七屆研討會上,在一天半前由與會教師臨場電腦點課而定題的供研究探討而上的“家常課”。
當時年會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新教育研究中心倡導聽課模式的雙關注:既關注教師更關注學生。關注教師所定目標的準確性、實施策略及達成度,關注教學環節的干凈,關注課堂節奏的疏密,關注教師的教學機智;您更應該關注某一個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學習清單、參與度、練習的質、量,情緒及思維的變化。[參見大會手冊157-160頁]
席爭光老師簡介: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白坡小學教導主任。河南省小學數學名師,先后被評為省骨干教師,洛陽市名師,洛陽市業務標兵,吉利區明星教師,區拔尖人才。多次參加省、市小學數學教學大賽,均獲得第一名。2005年10月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第7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所做《圓的周長》一課獲大賽一等獎第三名。撰寫的論文多次獲得各種級別獎勵并發表。
教材介紹
本單元把常見的、有固定周期規律的現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發現具體現象里的周期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情況作出判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教學活動,激發探索興趣,培養探索精神。
教學內容分兩部分編排: 第一部分是體會周期現象,發現其中的周期規律;第二部分是解決有周期規律的實際問題。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題和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是配合兩部分的教學。
周期現象是有規律的現象,規律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這種確定的結構是現象的周期。周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發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的精神,通過眼前預料以后、通過部分把握整體、通過有限想像無限。
發現周期,并體會它的確定性是認識周期現象的關鍵,是第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 在例1的畫面里,由近到遠依次是盆花、彩燈、彩旗,它們擺放順序的規律都表現在顏色上,十分醒目、容易發現。教學分兩步進行。第一步通過問題“從左邊起,盆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彩燈和彩旗呢”明確了研究對象、教學次序、觀察內容。學生看出各類物體的擺放順序并不難,但說不到位。要提高交流的質量,通過說擺放的順序進一步體會規律。如盆花,學生一般說成“一盆藍花和一盆紅花間隔著擺的”。要引導他們理解“每2盆為一組”,“每組都是先1盆藍花,再1盆紅花”。再如彩燈是“每3盞一組”,“每組都是1盞紅色、1盞紫色、1盞藍色”。彩旗是“每4面為一組”,“每組都是先2面紅色,再2面黃色”。能看出一組的數量和一組里的次序,就發現了周期,對規律的理解就準確了。例題教學的第二步是回答“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的問題以及緊接著的“試一試”。讓學生根據看到的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進行預測,從而對規律的確定性有更深的體會。所問的盆花、彩燈、彩旗都沒有畫出來,它們的顏色不能直接看到,只能依據規律進行推理。教材里的畫一畫、想一想、算一算,都是學生再現周期規律進行的推理活動。各種方法都有特點,也有其局限。對各種方法的評價和采納,要讓學生體會并逐步選擇。學生對第一種方法“畫一畫”,會感覺比較麻煩,如果花的盆數再多些,畫的也更多,對第二種方法“單數盆是藍花、雙數盆是紅花”會最感興趣。對第三種方法“用除法計算”會感到比較難,不愿接受。這些體會都是暫時的,到了“試一試”里,他們又會感到前兩種方法都不太好,轉向用除法算了。用除法算的難點是怎樣根據余數作出正確判斷,要給學生兩點指導:一是想一想,“余數”在第幾組物體里。二是畫出一組,余數是幾就圈第幾個,答案就清楚了。如15÷2=7(組)……1(盆),第15盆花是第8組里的第1盆,表示第15盆是藍花。又如17÷3=5(組)……2(盞),第17盞燈是第6組里的第2盞,表示第17盞是紫色燈。再如23÷4=5(組)……3(面),第23面旗是第6組里的第3面,表示第23面是黃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