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除以小數導學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小學五年級 上冊第三單元“一個數除以小數”p28--29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經歷觀察、比較、分析等數學學習過程,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掌握規范的豎式書寫格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2.35×10= 1.5×4= 5.6÷8= 3.4÷2=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中國結”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師:“中國結”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品,它代表喜慶和祝福,表示吉祥如意。所以逢年過節老百姓喜歡把它掛在家里當裝飾品也代表了美好的祝愿。國慶節快到了,小明和奶奶也想編幾個“中國結”掛在家里喜慶一下。我們一起來看看。
( 設計意圖:以生活化的事例引出數學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鮮活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爭先恐后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同時,采用中國最傳統的工藝“中國結”,讓學生受到中國優良文化的熏陶,進行德育教育,符合本教材的意圖!
1、課件出示例4。
師:同學們請認真觀察,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指名回答)
這個問題你會解答嗎?誰來列式?(指名回答)
老師板書算式:7.65÷0.85=
師: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要求這些絲繩可編成幾個“中國結”,就是求7.65里面有幾個0.85,所以用除法計算。)
2、觀察并比較式子的特點。
師:同學們請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上節課學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上節課學習的除數是整數,而這道題的除數是小數。)
3、揭示課題并板書。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那這節課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個數除以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三、探究新知。
(一)小組合作,初步探索計算方法。
1、估算。
師:誰能先估一估大約能編幾個?你是怎樣估的?準確答案是多少呢?你們能算出來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后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如果有困難也可以小聲地和同桌探討一下再算,開始吧。
2、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教師巡視,與個別學生交流了解情況。)
師:算好的同學請把你的算法和同桌或前后桌同學說一說。
3、交流反饋,初步體驗“轉化”思想。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算法:
① 7.65米=765厘米 0.85米=85厘米 765÷85=9。
② 7.65×100=765 0.85×100=85 7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