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shù)學教案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精選7篇)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23-01-17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精選7篇)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篇1

  (求相遇時間)

  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用題例6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時間)”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求相遇時間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相遇時間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求相遇時間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復習舊知

  1、小明家離學校1500米,小明每分鐘行100米。從家到學校要用多少分鐘 ?

  2、口頭列式    1500/100=15分鐘

  3、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shù)量關系。

  (板書:時間= 路程/速度)

  二、學習新課

  1、例6教學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55米。經(jīng)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讀題分析

  思考:這里的460米是幾個人走的?

  兩人是怎 樣走的?

  一份鐘兩人一共行了多少米?

  (第三問時: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嘗試練習

  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

  教師板書:60+55=115米

  460/115=4分鐘

  綜合算式:460/(60+55)

  =460/115

  =4分鐘

  質凝:求相遇的時間應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你知道嗎?相遇時他們各行了多少 米?

  揭示課題:求相遇時間

  2、試試

  甲乙兩臺機床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甲機床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床每小時加工30個,加工完這批零件需要多少小時?完成時各加工了多少個零件?

  三、變式深化

  1、對比練習

  ⑴兩人同時從相距2400的兩地相對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鐘行600米,另一個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00米,經(jīng)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⑵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鐘行600米,另一個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00米,經(jīng)過3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比一比你能找到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嗎?

  2、變式應用

  自行車商店要裝配2500輛自行車,一個組每天裝配52輛,另一個組每天裝配48輛。兩個組同時裝配,完成任務要多少天?

  四、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獲得什么本領?

  五、課堂作業(yè)

  練一練的第2——5題

  板書設計 :

  求相遇時間

  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55米。經(jīng)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60+55=115米

  460/115=4分鐘

  綜合算式:460/(60+55)

  =460/115

  =4分鐘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篇2

  (求相遇路程)

  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用題例5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相遇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復習舊知

  1、根據(jù)已知條件解答問題。

  電腦演示一位學生邊走邊唱上學的情景。

  “我是小小讀書郎,蹦蹦跳跳上學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學堂。”

  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家到學校有多遠嗎?”

  2、學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shù)量關系。

  (板書:速度 時間 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難點

  1、想想,說說

  電腦演示兩個學生同時上學在校門口相遇的情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征。

  ①兩個學生是怎么上學的?

  (板書:同時 相對 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嗎?請兩個學生上臺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議議

  ①介紹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時間。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們約好,從家里同時出發(fā),對而行,3分鐘后恰好在校門口相遇。

  ②分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組匯報表中所填數(shù)據(jù)。

  走的時間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兩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采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加深對“相遇問題”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問題數(shù)量間的關系,滲透兩種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書: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來的?”——滲透兩種方法即:140+120,130×2。同時說“2分”是“相遇時間”。(板書:相遇時間)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強調(diào)兩種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時間(130×3)。

  “390米表示什么?”——兩人3分鐘所走路程的和,實際上就是兩家之間的離。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5(稍做改動)。弄清數(shù)量關系,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同時行3分鐘”改成“同時行4分鐘”,其余條件不變,仍然求兩家相距多遠?”學生讀題后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先求兩人4分鐘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 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兩人1分鐘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綜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

  ②概括“相遇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這兩種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數(shù)量關系式。不過,第一種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時間,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種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時間。象這樣兩人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fā),相對而行,結果遇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課本第37頁上的練一練,并說一說,是怎樣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

  2、變式練習。

  電腦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學的情景。

  ①認識“相背而行”(板書: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鐘后兩人相距多遠?2分呢?4分呢?結果怎樣?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對而行”求總路程時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

  3、拓展練習。

  結合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腦演示:張教授、李經(jīng)理分別從湖州、上海去杭州參加經(jīng)貿(mào)會,臨行前一段對話情景。

  對話實錄如下:

  張教授:喂,李經(jīng)理嗎?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經(jīng)理:知道了,張教授,你車子的速度怎樣啊?

  張教授:大概每小時行70千米吧!

  李經(jīng)理:這樣吧!我把車速控制在每小時行100千米,過2小時,我們就可在杭州見面啦!

  張教授:杭州見!一路平安!

  李經(jīng)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見!

  分組合作,進行探究。

  ①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看,從對話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②根據(jù)剛才捕捉的信息,能解決哪些問題?比一比,看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

  ③匯報提出的問題,交流解決的方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問題,是不是一定都是這樣?有沒有別的情況?

  4、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獲得什么本領?

  同學們,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善于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數(shù)學問題,剛才大家出的問題,都有一定價值。有些問題現(xiàn)在我們可以解決了,有些問題還需要續(xù)學習,深入研究,將來去解決。

  五、課堂作業(yè)

  練一練 第1——5題

  板書設計:

  相遇問題

  同時 相對(背) 相遇

  速度 時間 路程

  (和) (相同) (和)

  ⑴70×=280(米) ⑶70+60=130(米)

  60×4=240(米) 130×4=520(米)

  280+240=520(米)

  ⑵70×4+60×4 ⑷(70+60)×4

  =280+240 =130×4

  =520(米) =520(米)

  答:兩家相距520米。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用題例7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復習舊知

  今天小紅打的去離家3600米的少年宮學習舞蹈,6分鐘就到了少年宮,汽車每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口答列式:3600/6=600(米)。

  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shù)量關系。

  (板書:速度=路程/時間)

  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一小時共行115千米,其中一輛客車每小時行55千米,一輛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二、揭示特征,化解難點

  讀讀  議議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經(jīng)過5分鐘相遇。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

  提問:你知道相遇的時候,小明行了多少米?小紅行了多少米?

  如果只知道: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經(jīng)過5分鐘相遇。你能求出什么?

  460/5=92(米)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7(稍做改動)。弄清數(shù)量關系,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經(jīng)過5分鐘相遇。”改成“經(jīng)過4分鐘相遇。”,其余條件不變,仍然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學生讀題后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解法一:

  分步計算:兩人每分共行多少米?

  460/4=115(米)

  小紅每分種走了多少米?

  115-60=55米

  綜合算式:460/4-60

  =115-60

  =55(米)

  解法二:

  分步計算:相遇時小明行多少米?

  60*4=240米

  相遇時小紅行多少米?

  460-240=220米

  小紅每分行多少米?

  220/4=55米

  綜合算式:(460-40*4)/4

  =220/4

  =55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

  ②概括“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練一練 第1題

  比一比  哪一種方法簡單一些?

  2、變式練習

  甲乙兩臺機床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經(jīng)過10小時正好完成。甲機床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床每小時多少個?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作業(yè)

  練一練  第2、3、4、5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及趣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兩地的距離,相遇時間為兩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時間。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cai、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列式計算   

  (1)李誠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70米,4分鐘抵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張華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60米,4分鐘抵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板出聯(lián)系式: 速度×時間=路程

  二、引入

  過去,我們研究的是一個物體運動時速度 、時間與路程之間的聯(lián)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新授

  1、教學準備題

  (1) 點擊課件中準備題 出示題目

  (2) 學生理解題意。

  (3) 找出出發(fā)時間、地點、運動方向。

  相向而行

  時  間間 

  (4)點擊熱鍵         和           強調(diào)出發(fā)時間和運動方向。 

  (5) 用課件演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向對方走去,引導學生思考會出什

  么情況。利用課件繼續(xù)演示會出現(xiàn)的三種情況(相距、相遇、交叉而過)。

  (6) 利用課件出示準備題的表格,指導學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課

  件演示填空內(nèi)容。

  (7) 請一學生上來利用交流性課間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寫。

  (8)引導學生討論:出發(fā)三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這時,張華走了幾分鐘?李誠呢?他們倆人共走了幾分鐘?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有什么聯(lián)系?

  (9)小結:出發(fā)一段時間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這時兩人就相遇了,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教學例5。

  (1)點擊新課出示例5。

  (2)理解題意。

  (3)四人小組討論:

  a、         兩人是怎樣走向學校的?

  b、         4分鐘后兩人怎樣? 

  c、         兩人所行的路程與全路程有什么聯(lián)系?

  (4) 學生試做。

  (5) 用電腦課件演示解題思路并講評。

  (6) 學生看書、質疑。

  (7) 小結:我們解例5時用了哪兩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做課本第59頁的第1題和第2題。

  2、利用課件出示選擇題:

  兩人同時從兩地走來,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鐘,兩地相距多少米?

  (1)XX米  (2)1000米   (3)無法確定。

  四、全課總結

  1、今天學了什么內(nèi)容?

  2、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用了哪幾種方法?

  3、質疑。

  五、聰明題

  小華和小明相向而行,小華以每分鐘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鐘后,小明才開始出發(fā),他每分鐘走25米,5分鐘后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及趣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

  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兩地的距離,相遇時間為兩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時間。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CAI、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列式計算   

  (1)李誠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7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張華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6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板出關系式: 速度×時間=路程

  二、引入

  過去,我們研究的是一個物體運動時速度 、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三、新授

  1、教學準備題

  (1) 點擊課件中準備題 出示題目

  (2) 學生理解題意。

  (3) 找出出發(fā)時間、地點、運動方向。

  相向而行

  時  間間 

  (4)點擊熱鍵         和           強調(diào)出發(fā)時間和運動方向。 

  (5) 用課件演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向對方走去,引導學生思考會出什

  么情況。利用課件繼續(xù)演示會出現(xiàn)的三種情況(相距、相遇、交叉而過)。

  (6) 利用課件出示準備題的表格,指導學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課

  件演示填空內(nèi)容。

  (7) 請一學生上來利用交換性課間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寫。

  (8)引導學生討論:出發(fā)三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這時,張華走了幾分鐘?李誠呢?他們倆人共走了幾分鐘?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有什么關系?

  (9)小結:出發(fā)一段時間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這時兩人就相遇了,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教學例5。

  (1)點擊新課出示例5。

  (2)理解題意。

  (3)四人小組討論:

  a、         兩人是怎樣走向學校的?

  b、         4分鐘后兩人怎樣? 

  c、         兩人所行的路程與全路程有什么關系?

  (4) 學生試做。

  (5) 用電腦課件演示解題思路并講評。

  (6) 學生看書、質疑。

  (7) 小結:我們解例5時用了哪兩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做課本第59頁的第1題和第2題。

  2、利用課件出示選擇題:

  兩人同時從兩地走來,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鐘,兩地相距多少米?

  (1)2000米  (2)1000米   (3)無法確定。

  四、全課總結

  1、今天學了什么內(nèi)容?

  2、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用了哪幾種方法?

  3、質疑。

  五、聰明題

  小華和小明相向而行,小華以每分鐘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鐘后,小明才開始出發(fā),他每分鐘走25米,5分鐘后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快捷的物流運輸—解決問題》信息窗中第二個紅點問題,即構建相遇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并借此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為相遇問題牽扯到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比較復雜,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因此學生要首先理解和掌握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的關系,然后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情境,在一步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構建數(shù)學模型,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情境中,御用模擬演示和畫線段圖等方法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構建相遇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3、          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重點】

  用畫線段圖的策略分析“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構建其數(shù)學模型。

  【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基本特征,構建數(shù)學模型“速度和×時間=總路程”和“路程1+路程2=總路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兩個能在一條線上自由活動的小人。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劉老師家住哪兒嗎?悄悄告訴你們吧,劉老師家離著人民公園非常近,到底有多近呢?你們來看。

  ppt出示:劉老師從家出發(fā)步行去人民公園,每分鐘走60米,5分鐘后到達。

  根據(jù)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ppt出示:劉老師家距離人民公園有多遠?

  你會解決嗎?

  ppt:60×5=300(米)

  這60表示什么?5呢?300呢?

  通過這個小例題,我們總結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間的關系是:速度×時間=路程(課件出示)。

  今天我們就在這個關系式的基礎上來研究點新問題,好不好?

  二、        合作探究,構建數(shù)學模型

  1、初步感知相遇問題

  ppt出示例題:小明和李老師同時從家出發(fā)相對而行,小明步行每分鐘走60米,李老師騎自行車,每分鐘騎行140米,5分鐘后他倆在人民公園相遇。小明家和李老師家相距多少米?

  同學們自己讀題。在這個題目中有沒有你不太理解的詞,將它找出來。你覺得這幾個詞(同時、相對而行、相遇、相距)是什么意思?

  預設:讓學生用語言或者肢體動作來解釋這幾個詞的含義。

  把這幾個關鍵詞搞明白了,大家再來讀這個題。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之前學的行程問題是幾個物體在運動?今天研究的問題是幾個物體在運動?而且是怎么運動的?(同時出發(fā)、相對運動、最后相遇)我們就把這類問題稱作“相遇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此處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表演,使他們在頭腦中形成兩個物體相對運動的表象,理解并抓住相遇問題的基本特征:同時、相對、相遇。

  2、合作演繹相遇問題

  現(xiàn)在你能和你的同桌合作把這個題目表演出來嗎?用2只筆分別代表小明和李老師,同時從桌子的兩端出發(fā)相對而行,只走一遍,相遇了就停在相遇點別動了。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詢問不同的小組)你們相遇在哪里?相遇點離誰家比較近?為什么?

  預設:出現(xiàn)相遇點在中間和相遇點不在中間兩種情況。

  【設計意圖】

  通過同桌兩人的模擬表演進一步理解相遇問題的運動過程和基本特征,同時學生們也在“相遇點在哪兒”的討論和交流中進一步理解了:速度不同,相遇點不可能在中間,而是離速度慢的一方較近,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3、理解速度和

  老師制作了兩個可以自由活動的小人分別代表小明和李老師,請兩名同學上臺來慢放一遍剛才的相遇過程,生邊操作老師邊提問:

  一分鐘后他倆分別走了多少?一共走了多少?

  兩分鐘后他倆又走了多少?一共走了多少?

  三分鐘?四分鐘?五分鐘呢?

  【設計意圖】

  通過兩個可活動的小人一分鐘、一分鐘地走,幫助學生理解“單位時間內(nèi)他倆一共走的路程”,即速度和。同時能夠直觀地看到相遇點離速度慢的一方較近。

  4、畫線段圖

  你能根據(jù)剛才的演繹把相遇過程和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及問題在線段圖中表示出來嗎?

  投影學生作品,點評。你能看明白他的線段圖嗎?還有哪些補充和改正的?

  學生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線段圖。

  師出示課件演示畫線段圖的過程。

  5、自主解決問題

  你會解決這個問題了嗎?自己動手試試。做的快的同學你還有沒有別的方法?兩種方法都做出來的同學組織一下自己的語言,爭取一會兒發(fā)言時讓大家都能聽明白你的意思。

  找2生板書2種方法,點評。

  回顧這兩種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相遇問題的?

  小結:方法1:路程1+路程2=總路程

  方法2: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6、體會線段圖的好處

  對比題目文字和線段圖,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線段圖能夠使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更直觀,便于我們理清楚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像這樣把抽象的數(shù)學語言、數(shù)量關系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的思想就是數(shù)學上非常重要的“數(shù)形結合思想”,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還會用到。

  三、        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兩列火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開出,4小時后相遇。甲車的速度是110千米/時,乙車的速度是100千米/時。求甲、乙兩地間的路程。(先畫圖整理條件和問題,再解答)

  2、

  數(shù)學 6制4上 打樣_頁面_087

  兩隊分別從兩頭同時施工,4個月開通。這條隧道長多少米? (只列式不計算)

  3、兩人同時打印一份稿件,甲的打字速度是85字/分,乙的打字速度是65字/分。1小時后兩人共同錄完。請問這份稿件一共多少字?(只列式不計算)數(shù)學 6制4上 打樣_頁面_087

  剛才這些問題也不是相遇問題呀,為什么你還用這種方法呢?

  小結:他們的題型都跟相遇問題差不多,所以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都是一樣的。

  四、        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會了什么?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篇7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及趣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

  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兩地的距離,相遇時間為兩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時間。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多媒體CAI、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列式計算   

  (1)李誠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7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張華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60米,4分鐘到達,他家離學校有多遠?

  2、板出關系式: 速度×時間=路程

  二、引入

  過去,我們研究的是一個物體運動時速度 、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三、新授

  1、教學準備題

  (1) 點擊課件中準備題 出示題目

  (2) 學生理解題意。

  (3) 找出出發(fā)時間、地點、運動方向。

  相向而行

  時  間間 

  (4)點擊熱鍵         和           強調(diào)出發(fā)時間和運動方向。 

  (5) 用課件演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向對方走去,引導學生思考會出什

  么情況。利用課件繼續(xù)演示會出現(xiàn)的三種情況(相距、相遇、交叉而過)。

  (6) 利用課件出示準備題的表格,指導學生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課

  件演示填空內(nèi)容。

  (7) 請一學生上來利用交換性課間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寫。

  (8)引導學生討論:出發(fā)三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這時,張華走了幾分鐘?李誠呢?他們倆人共走了幾分鐘?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有什么關系?

  (9)小結:出發(fā)一段時間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這時兩人就相遇了,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相遇問題。(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教學例5。

  (1)點擊新課出示例5。

  (2)理解題意。

  (3)四人小組討論:

  a、         兩人是怎樣走向學校的?

  b、         4分鐘后兩人怎樣? 

  c、         兩人所行的路程與全路程有什么關系?

  (4) 學生試做。

  (5) 用電腦課件演示解題思路并講評。

  (6) 學生看書、質疑。

  (7) 小結:我們解例5時用了哪兩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學生做課本第59頁的第1題和第2題。

  2、利用課件出示選擇題:

  兩人同時從兩地走來,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10分鐘,兩地相距多少米?

  (1)2000米  (2)1000米   (3)無法確定。

  四、全課總結

  1、今天學了什么內(nèi)容?

  2、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用了哪幾種方法?

  3、質疑。

  五、聰明題

  小華和小明相向而行,小華以每分鐘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鐘后,小明才開始出發(fā),他每分鐘走25米,5分鐘后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精選7篇) 相關內(nèi)容:
  •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求其中的一個速度)

    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用題例7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2

    (求相遇時間)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用題例6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時間)”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求相遇時間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求相遇路程)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用題例5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及趣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重點: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 相遇問題應用題(通用2篇)

    課題: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54頁例3以及相應的“做一做”。教學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相向運動求路程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一、復習。口答:①.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小時行30千米,5小時到達。...

  • 相遇問題求時間(通用3篇)

    教學內(nèi)容:第7冊教科書第91頁例4,92頁的練一練及相關練習。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應用題的結構.2.通過分析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較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思考方法.3.學會解答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

  • 相遇問題(精選12篇)

    現(xiàn)代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第四單元綜合應用說課設計(教案初稿)一, 知識準備。1、練習(1) 郵遞員騎自行車從甲地到相距3000米的乙地送信,速度是200米/分鐘。...

  • 《相遇問題》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幫助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及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2.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其兩種解答方法。教學重點:掌握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及兩種解答方法教學難點: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

  • 數(shù)學教案-《相遇問題》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相遇問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及趣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重點: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 相遇問題(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

  • “相遇問題”練習課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練習七(一)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直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求相遇問題應用題。2、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求相遇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 “相遇問題”練習課教學設計(二)

    教學內(nèi)容:課本練習七(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稍復雜的相遇問題應用題。2、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相遇問題(一)

    教學目標(一)理解相遇問題的特點,并學會解答求路程的相遇問題。(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求路程的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 相遇問題(二)

    教學目標(一)學會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二)通過分析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方法。難點:明確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 相遇問題應用題

    課題: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54頁例3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學會列綜合算式解答相向運動求路程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色丁香综缴合 | 久草视频国产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日韩成人高清视频 | 在线观看av毛片 | 爆乳在线无码AV | 天天插天天爱 | 亚洲熟妇丰满大屁股熟妇 | 日本三级aaa |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 欧洲裸毛BBBBBXXXX | 无码人妻出轨黑人中文字幕 | 日韩无套内射高潮 |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欧洲美女7788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乱xxxxx79国语对白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动漫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 成人亚洲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 午夜理论在线观看无码 |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国语刺激对白在线观看 | 日韩aⅴ视频| 亚洲自拍偷拍视频 | 蜜桃av中文字幕 | 日本高清黄色片 | 超碰青青草原 | 九色在线观看 | 亚洲狠狠干 | av一区免费| 特黄aaaaaa裸体视频 | 日本高清www色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 日产精品最新在线 | CHINESEFREE高潮抽搐 | 图片小说校园激情都市 |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