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精選3篇)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 篇1
老師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F在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二學段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也是整數除法意義上的進一步擴展,也將為今后學習小數除以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因此,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整數除法、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小數乘法等知識,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引導學生探索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結構,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這一教育理念的支撐下,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和遷移類推法 。
另外,數學學習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教學中,我力求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經歷筆算過程,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三、說教學設計
依據教材特點及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設計了這樣六個教學環節,力求為學生提供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
環節一:復習舊知。
首先,請學生筆算下面這道題,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進行豎式計算的。讓學生明確,每次除的被除數和商是多少個百、多少個十和多少個一,為后面理解小數除法的算理做好準備。
環節二:創設情境。
出示教材的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都觀察到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信息找出數學問題。
環節三:探索新知。
。1) 引出問題。
首先根據情境創設引出本節課的例題。讓學生說出解決這個問題該怎樣列示?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因為在新課標理念下,解決問題已經不再集中編制,而是分散并滲透到各個學習領域中。因此,每一節計算課教學,都要注重把計算方法與解決問題融為一體。
(2) 估算結果。
從新課標來看,估算已經上升為一種運算技能,我們在教學中要隨時抓住每一個時機,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所以,在學習豎式計算之前,我首先鼓勵學生估算一下22.4÷4的商大概在什么范圍?也為后續探究計算方法是起到一個保障作用。
。3) 探究計算方法。
究竟22.4÷4的準確值是多少呢?此時學生已經順理成章的產生了探究的欲望。于是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不同的計算方法,然后再將自己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達到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我會同時找不同方法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書。預設會出現這些方法:借鑒前面小數乘法的經驗,利用單位換算將小數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也一定會有學生用豎式方法正確進行計算,但商的小數點也有可能會出現位置錯誤情況,這些有價值的資源都要充分利用起來,板書在黑板上,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會與下面的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此時,教師及時把握時機給予引領、點播和提升,重點突出小數點的處理問題,聯系數的含義幫助學生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算理和規范的書寫格式。
最后還要把計算結果與估算結果對比,判斷與估算是否吻合,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環節四:歸納概括。
學生在初步形成算法后,還需進一步的完善,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計算法則。請學生思考: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得出:小數除以整數,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新課部分進行到這已經接近尾聲。為了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更深的烙印,這時我安排學生對復習題與例題進行比較,梳理整數除法與小數除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明確整數除法和小數除法的計算,其算理和算法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用幾個計數單位去除以除數,計算方法都是“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同的只是小數除法要考慮小數點的定位。
環節五:鞏固新知。
依據本節課的特點,設計如下兩個層次的練習:
1、基礎題。
計算下列各題: 9.6÷2= 18.2÷14=
2、深化題。
解決問題:《新編童話集》共4本,售價26.8元。平均每本售價多少錢?
環節六:完善認知。
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多方面來談自己的收獲,并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作自我評價。
四、說板書設計。
例題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板書在黑板中央,整數除法放在附板書位置,用來作為學習例題的輔助資源。整體上板書設計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使學生一目了然。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例題:王鵬每天堅持晨練,計劃4周跑步22.4km。
他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
答:他平均每周應跑5.6千米。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小數乘法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部分知識對于今后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及解決實際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本單元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知識點: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轉化成整數除法、小數點的位置確定、商是純小數的整數部分用0補位,除到被除數的末位有余數添0繼續除。其中小數點的位置確定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學情分析
前面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通過商不變的性質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因此學好本節課尤為重要,一定要讓學生弄清算理。所以被除數是整數,除到被除數的末位仍有余數,可以在余數后邊添0繼續除,如何確定好小數點的位置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課標對教材的要求,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算理,學會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小數除法計算。
2、在探索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轉化的思想方法,發展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能力。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三峽工程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覺性。
四、說教學思路: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總體教學思路是:
。ㄒ唬﹦撛O情境,提出問題。
。ǘ┳灾魈剿鳎鉀Q問題。
。ㄈ┳灾骶毩,應用拓展。
(四)梳理知識,總結全課。
五、說教學策略
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采取以下策略:
1、遷移轉化的策略。
利用遷移,讓學生明確轉化原理,自己找到解決新知識的方法(補充一點,遷移包括知識的遷移和方法的遷移)通過學法的遷移以及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問題引領策略。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學習方式遵循自主性原則策略。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是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設計本課活動時我努力以學生為主體,引領他們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受益。
六、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的認識,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如何在教學中創設良好、輕松、愉快、和諧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條件。因此,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三峽五級船閘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利用圖中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提出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數學問題,展開對新知識的學習。
為了促進知識的轉移,教師有意把一組信息稍加改動:要求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數,平均每天上升水位3.28米,3天水位共上升了多少米?讓學生回憶前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將舊知識遷移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接著來做本節課提出的新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探究的興趣。
。ǘ┳灾魈剿,解決問題
1、學習第一個紅點問題,學習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基本方法
(1)結合情境中的問題,指名列算式。
。2)尋求方法:
、僮屑氂^察這道除法算式與以前學過的除法算式做一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谧约涸囍阋凰悖梢岳靡郧皩W過的知識,可以小組內討論以下,準備班內交流。
③班內交流:
有的可能把單位改寫成整數除法來做,有的根據被除數與除數和商之間的變化規律,把被除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商再縮小到原來的100倍,也就是把被除數轉化為整數用豎式計算,都要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想法,根據是什么?引導學生有根有據的來思考、解決問題。
④教師小結,掌握轉化方法。
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引導:被除數是小數,商是不是小數,小數點位置如何確定呢?把被除數看做整數,再根據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去做,根據被除數與除數和商之間的變化規律,把被除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商再縮小的原來的100倍,從而發現商里的小數點正好和被除數里的小數點對齊。(重點引導學生從計數單位的角度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一個9除以3得3,8表示8個十分之一,除以3商是2個十分之一,還剩2個,和百分位的4合起來是24個百分之一,除以3得8個百分之一,因此,小數點的位置在整數3的后面,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二學段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也是整數除法意義上的進一步擴展,也將為今后學習小數除以小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因此,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整數除法、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小數乘法等知識,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引導學生探索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結構,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法、學法:
《課標》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這一教育理念的支撐下,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和遷移類推法。
另外,數學學習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教學中,我力求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經歷筆算過程,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三、說教學設計
依據教材特點及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設計了這樣六個教學環節,力求為學生提供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
環節一:復習舊知。
首先,請學生筆算下面這道題,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進行豎式計算的。讓學生明確,每次除的被除數和商是多少個百、多少個十和多少個一,為后面理解小數除法的算理做好準備。
環節二:創設情境。
出示教材的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都觀察到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信息找出數學問題。
環節三:探索新知。
(1)引出問題。
首先根據情境創設引出本節課的例題。讓學生說出解決這個問題該怎樣列示?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因為在新課標理念下,解決問題已經不再集中編制,而是分散并滲透到各個學習領域中。因此,每一節計算課教學,都要注重把計算方法與解決問題融為一體。
。2)估算結果。
從新課標來看,估算已經上升為一種運算技能,我們在教學中要隨時抓住每一個時機,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所以,在學習豎式計算之前,我首先鼓勵學生估算一下22.4÷4的商大概在什么范圍?也為后續探究計算方法是起到一個保障作用。
。3)探究計算方法。
究竟22.4÷4的準確值是多少呢?此時學生已經順理成章的產生了探究的欲望。于是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不同的計算方法,然后再將自己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達到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在學生進行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我會同時找不同方法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書。預設會出現這些方法:借鑒前面小數乘法的經驗,利用單位換算將小數除法轉化為整數除法;也一定會有學生用豎式方法正確進行計算,但商的小數點也有可能會出現位置錯誤情況,這些有價值的資源都要充分利用起來,板書在黑板上,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會與下面的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此時,教師及時把握時機給予引領、點播和提升,重點突出小數點的處理問題,聯系數的含義幫助學生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算理和規范的書寫格式。
最后還要把計算結果與估算結果對比,判斷與估算是否吻合,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環節四:歸納概括。
學生在初步形成算法后,還需進一步的完善,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計算法則。請學生思考: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商的小數點位置與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得出:小數除以整數,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新課部分進行到這已經接近尾聲。為了讓學生對新知識有更深的烙印,這時我安排學生對復習題與例題進行比較,梳理整數除法與小數除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明確整數除法和小數除法的計算,其算理和算法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用幾個計數單位去除以除數,計算方法都是“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同的只是小數除法要考慮小數點的定位。
環節五:鞏固新知。
依據本節課的特點,設計如下兩個層次的練習:
1、基礎題。
計算下列各題:9.6÷2=18.2÷14=
2、深化題。
解決問題:《新編童話集》共4本,售價26.8元。平均每本售價多少錢?
環節六:完善認知。
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多方面來談自己的收獲,并對自己整節課的表現作自我評價。
四、說板書設計。
例題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板書在黑板中央,整數除法放在附板書位置,用來作為學習例題的輔助資源。整體上板書設計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使學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