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洛陽城里見秋風”句點撥:
① “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②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③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④ 課件播放繁華的洛陽城,再對比反襯引思:面對如此繁華的洛陽城,詩人卻只“見秋風”?
通過想象畫面、對比反襯詩人思鄉之情。
“欲作家書意萬重”句點撥:
① “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② 簡介:
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③ 想象說話: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④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讓人一言難盡呀!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讀出“意萬重”之感。
在這里,朗讀不再是機械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渲泄。
⑤ 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⑵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從這兩句中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什么讀不懂的?
點撥:
① 看看文中插圖,找找畫的應該是哪句詩的意思?
② “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③ 換位思考,寫話體驗:
出示提示語:
想一想,如果你是詩人,在這秋風瑟瑟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家書“開封”后,你會怎么做?(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如果你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心里怎么想?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話?想象畫面,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圖文結合,想象畫面,換位思考,豐富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3、誦讀全詩,說說在詩人眼中,鄉愁是什么?(一封意萬重、說不盡、臨發又開封的家書)。
學習《長相思》:
1、朗讀全詞,讀通,讀出節奏感。
2、談初讀感受:
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
3、欣賞課文插圖,對照文中注釋,嘗試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
(學生默讀并思考詞意,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4、全班交流:
⑴ 感受邊塞軍旅生活之苦:
① 說說讓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詩的意思。
② 相機理解“一程”“一更”“此聲”是指什么聲音?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無法安睡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