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教學雜談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 趙飛華】
圍繞這種竊讀的滋味──很快樂,也很懼怕。
來品味“我”對讀書的渴望。學生對“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呦,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感受頗多。這其中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的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如饑似渴。
【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 張海珍】
《竊讀記》講述了一個酷愛讀書的女孩的故事。“我”“竊讀”的經歷一波三折,“竊讀”時的心理、動作描寫更是入木三分,是篇美文。文章篇幅較長,學生通常要用兩三節課才能將本文學透。用一課時學習本文,并能重點突出,對我是個挑戰。再三斟酌后,我決定將這節課的學習重點確定為“品讀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揣摩人物復雜的心理。”因為這是本文最大的亮點。能否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導入”環節非常重要。經過多次思量,我遵循最有效的就是最好的原則,毅然拋棄本自認為很美的導入,而是設計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當你第一次看到“竊讀記”這個課題,你會產生哪些聯想?結果證明:這個猜題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也為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順利完成學習重點作了很好的鋪墊。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上寮小學 李燕卿】
《竊讀記》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一單元的專題是:“我愛閱讀,”教育學生要熱愛閱讀,在閱讀中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竊讀記》生動、細致地刻劃了作者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大意,然后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作者竊讀感受的一個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 ──這種竊讀的滋味!”接著,圍繞這一個句子展開學習,如“從課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樂與懼怕”等。學生都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但僅局限于快樂與懼怕。為此,我引導學生除了書本上談到的感受,再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竊讀的滋味。比如,長時間的站著會覺得怎樣?如一本書要換幾個書店才能看完,看書時還要察顏觀色,而且還要餓著肚子看書等等。一點撥學生都能聯系自身的實際談體會說竊讀的滋味,學生談得都很到位,在教學過程中可側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能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