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桂花雨(三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結合上下文或詞典理解詞語意思。
2、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響亮。
3、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并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課文
1、同學們,你們見過雨嗎?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走進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場奇妙的——《桂花雨》。板書課題。
2、生讀課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桂花雨是什么樣的?
3、作者筆下的桂花雨是否和同學們想像的一樣,趕緊打開課本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感知內容
1、默讀全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的音,讀好課文中的長句。
(2)根據上下文,試著理解詞語意思。
(3)讀通課文,并能大致地講講課文寫了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
左右 新鮮 感謝 尤其 吩咐 幫忙
仔細 姿態 沉浸 即時 揀去 糕餅
① 指名讀,正音。
②哪些詞語你已經理解了?
③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④齊讀。
3、質疑問難
(師介紹琦君,原名潘希真。1918日年生,浙江永嘉人,現當代女作家。畢業于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著名詞學大家夏承燾先生。1949年到了中國臺灣,曾在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任教授,后來定居美國。出版的散文集、小說集和兒童文學作品有30余種。)
4、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記述了童年時候與母親一起搖桂花的事情)
四、指導書寫
同學們,在今天所學的詞語中,有沒有什么地方要特別提醒一下你的伙伴的?
指名交流。
五、課堂作業
1、鋼筆描紅
2、硬筆習字冊。
六、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想象課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對課后練習4中重點句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難點:
想象課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對課后練習4中重點句的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詞語復習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讀感悟
(一)精讀感悟:體會“我”“搖桂花”時的心情
1、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
2、體會“搖花樂”。
(1)體會想搖花的急切。
請同學分別扮演“我”和母親,注意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
(2)體會“搖桂花”的快樂。
①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想象人物的內心感受。
②根據“鋪”、“抱”、“搖”等動詞,表演搖桂花的動作,體會“搖花樂”。
③抓住“喊”字,指導朗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學生可能有過淋雨的經歷,雨絲飄落在頭發、脖頸上的感受與課文中“桂花雨”的飄落有相似之處。可讓學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飄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
朗讀要求:語速較快,讀出興奮和快樂。
3、表情朗讀,全班同學品評,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