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鳥》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珍珠鳥》是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閱讀訓練課文.該單元教學都是寫動物的佳作,本單元的學習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同時,進一步學習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基本方法,培養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提高觀察反映生活的能力.《珍珠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主要記敘養鳥活動,著重描寫珍珠鳥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文章美在自然清新的文筆,更美在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濃濃的愛意.學生通過閱讀本文,聯系生活經歷,理解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細膩的情感,培養他們愛護生命,善待動物的觀念.人與動物及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共創美好人間.編者意圖明確.本文還在于培養學生狀物的寫作能力和觀察動物的實踐能力,明確觀察對寫景狀物,對反映生活情趣的重要意義.就其地位可言,《珍珠鳥》意在觀察動物,訓練動態描寫,對初一同學來說,這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細品.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立
《珍珠鳥》一文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敘了珍珠鳥由害怕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根據單元教學要求,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實際,確定
教學目標為:
(1)朗讀理解文章蘊含的深情.
(2)了解觀察對描寫動物的意義和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
(3)初步學會觀察,描寫動物的基本方法,注意運用描寫動物的詞語.
(4)感受"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和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
教學重點確定為:
理解體會課文描寫動物細膩入微,語言運用準確傳神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為:
"人之愛"和"鳥之愛"兩方面的結合,理解"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現實意義.
三,教學對象分析:
本文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的世界觀并未形成,這時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因此引導他們關愛動物易于產生共鳴.這時的學生語文能力還沒有培養起來,在教學中注意朗讀,討論,培養閱讀分析,組織語言能力,讓其感受文章的詩情畫意
四,教學方法的選用
采用"情境教學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擬人化的童話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童話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人與鳥的對話為表現形式,語言親切清新,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頭,頸,肢,尾,羽等組成部分),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觀察;指導學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即動態的發展過程),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指導學生觀察動物時發揮想象和聯想,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五,教學程序
⒈導入新課.
導入設計要以"一石擊水"之勢,在課前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學生的心神,釋放學生的心智潛能.可采用動畫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給學生自讀課文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聽錄音,看動畫)一對大珍珠鳥(夫婦)在森林搬家到城里之前的一段對話,對話中充滿了對陌生世界的憧憬和對人類的畏懼.此法形象生動又不一味地拘泥于文本,體現了具有創新精神的閱讀教學理念.
2,感知教材
精心利用教材,這是閱讀教學的軟肋.教師應將全盤講授變為相機誘導,指點門徑,撥正迷津.點撥要點在要害,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不要全盤托出,而要引導學生自求得之,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