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教學設計
一、閱讀《倉頡造字》
1、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幾節課綜合性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這些有趣的漢字是誰創造的?你們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倉頡造字。
3、自學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⑴ 在沒有漢字之前,人們怎樣進行交流?
⑵ 倉頡怎樣造字?
4、討論交流。
5、拓展課外:
同學們,倉頡造字知識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有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在一個時期創造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活動。關于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誰能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講一講。(指名介紹)
二、閱讀《“冊”,“典”,“刪”的來歷》
1、師導入: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讀讀課文,說說“冊”,“典”,“刪”這幾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2、自瀆材料:
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懂。
3、指名說說這幾個字的來歷。
4、你還知道哪些字的來歷?
(學生匯報搜集的資料。)
三、認識課后生字
四、總結
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還通過搜集各種大量的資料,感受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我們的收獲可真大啊。我們還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進一步了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熱愛。
五、課外實踐:搜集查找,整理資料
1、形式:⑴書面匯報。 ⑵合作匯報。 ⑶制成演示文稿匯報。 ⑷出示實踐活動展版或編小報匯報。2、以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匯報展示。
【作業安排】
1、喜歡辦小報的同學,辦以“有趣的漢字”為主題的小報。
2、喜歡讀書的同學,找有關漢字的書讀一讀。
3、喜歡上網的同學,在以下網站繼續探尋漢字的奧秘。
【教學資源】
《說文解字》;寫有“字謎”、“歇后語”、“漢字知識問答”的投影資料。
【自問自答】
自問: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起來輕松嗎?自答:《有趣的漢字》的這一課,讓我感覺到想要上好一節課,絕不是一句話的事情,真可謂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啊!準備這節課,我可謂是困難重重。查找適當、有用的資料還是很困難的,唯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對漢字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他們自主查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我想: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都將是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