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會文 情動辭發(fā)——《慈母情深》教學設(shè)計
學生讀書批注,教師巡回指導。
【語文課堂不僅需要書聲瑯瑯,更需要靜思默想,深讀課文時以“區(qū)區(qū)的一元五角錢怎么就能表達母親的深情?”這一問題為切入口,抓住母親的一言一行,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間,在圈點批注中讀出自己的理解。】
2、交流研讀句子,預設(shè)如下:
a、體驗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
出示:▲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1)理解:震耳欲聾。師:你在什么地方聽到過震耳欲聾的聲音?這是一種什么滋味?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導朗讀。師:這震耳欲聾的聲音響了多久?母親昨天在什么環(huán)境中工作?(一生讀句)母親明天在什么環(huán)境中工作?(讀)母親春天在什么環(huán)境中工作?(讀)母親秋天在什么環(huán)境中工作?(讀)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親就在“震耳欲聾”的環(huán)境中掙錢。(齊讀)
(3)出示補充資料1,深入理解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母親為我們掙錢的那個地方是一個不足二百平米的廠房,潮濕陰暗,七八十臺破縫紉機一行行排列著,七八十個都不算年輕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縫紉機后。因為光線陰暗,每個女人頭上方都吊著一只燈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開,七八十個女人的身體和七八十只燈泡所散發(fā)的熱量,使我感到猶如身在蒸籠。
(4)小結(jié)學法:同學們,剛才我們就是抓住描寫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這個句子,抓住“震耳欲聾”這個詞語,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咱們讀書就是應該這樣,用這樣的方法繼續(xù)交流。
【扣住“震耳欲聾”一詞,由表及里,把詞語的理解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lián)系,資料的適度拓展,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給學生心靈的震撼,同時教師及時的學法指導為學生后面的交流鋪排設(shè)路。】
b、感悟母親的“辛勞”。(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隨機調(diào)整)
出示:▲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1)學生自由交流,說感悟。
(2)誰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的特別之處了?把它改成平常的說法,讀一讀,看看是一種什么感覺?
(3)指導個性化朗讀,讀出“我”的吃驚,母親的辛勞、吃驚。(板書:辛勞)
▲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1)指名讀句,抓住“皺皺的毛票”、“龜裂的手指”說說自己的感受。師:見過龜裂的手指嗎?是怎么樣的?母親用她那龜裂的手指都干過些什么呀?
(2)出示補充資料2:母親是一個臨時工,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我們5個孩子,全憑母親帶養(yǎng)。母親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每月工資27元,她每天不吃早飯,帶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餅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每天回家總在七點半左右。
(3)師深情述說:孩子們,你看母親每月的工資才27元,這一元五角對母親來說就是她一天多,最起碼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才能換來的血汗錢呀!此時,母親卻把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拼死拼活賺來的錢掏給了我,這種情深不深?帶著這種感動,讓我們讀讀這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