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學實錄評析
生:如果巴迪只擁有一種愛,他就不可能繼續寫作,不可成為一名大作家了。他的成功就是得益于父母這兩種愛的不斷平衡。
生:我補充,我舉個例子來說明。有一次,測驗,大多數學生考得不得怎么樣,而我卻得了高分。回到家,爸爸并沒有夸獎我,而是叫我別驕傲,還給我作了錯題分析,說我是粗心才寫錯的。由于得到爸爸的警告,使我得意的情緒全無了。
生:這兩種愛,都是為孩子的成長服務的,都是關心孩子的表現。
生:……
〔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又是一種積淀和繼承,是對幾年中華文明成果的學習和積累。古人早有“學貴有疑”的思想,及時地有機滲透給學生,這就是語文,這才有語文的味道。“厚積”還要“薄發”,與其說語文是繼承,還不如說,語文更是一種創造,是生命潛能的一種喚醒與激發。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問,自已解決問題,在大膽的發言,生動的舉例之中,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不時迸發出非常有主見、有思想的火花。〕
師:對啊,批評和鼓勵這兩種愛,我們都需要,少了一個都不行。老師這里有一句話,送給同學們共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要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極了”而擱淺,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傾覆。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者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以師生共勉的形式,送給孩子一句人生格言,這將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其意義是深遠的。然而教育又并不是強硬的,而是恰到好處地有機地滲透,做到了潛移默化,不留痕跡。〕
綜述這一案例,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精神,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研讀新課程,不難看出從中折射出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本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作為人文學科較強烈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強調憑借其文雋優美的文字、回味無窮的意境、深厚感人的情操、瑯瑯上口的語音、廣闊豐富的想象空間,來彰顯人文的關懷精神,體現語文課的韻味,富有親切之感。本節課的教學,可以看出課堂只是作為師生的對話、交流的一個平臺,是生發創造知識的一個載體而已。整個課堂教學并不冷冷清清,也不是那種唱戲式的熱熱鬧鬧,學生的思維過程有張有弛,課堂動靜相諧,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師生關系是和諧的,氣氛是融和的,通過教師的風趣幽默、談吐自如的語言,課堂上不停地爆發出快樂的笑聲。學習再也不是痛苦,再也不是累贅。
二、探究體驗,發現創造,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大特色。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構建起的課堂教學目標體系,進行探究性語文學習。“你發現了什么?你有何想法?你弄懂了什么?你還要提出什么問題?……”探究性語言在課堂教學隨時都能聽見。在朗讀感悟、角色換位、記者采訪、聯系實例、經驗交流、推薦好句等具體教學過程之中,學生在詞句、思想、內容、情感、意境等處,都有發現,都有探究。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促進,課堂教學觸發出一個個新“生長點”、新的“發展空間”,靈感相互啟迪、思維的相互撞擊,在分享知識的喜悅,體驗發現快樂的中師生的精神世界達到了自由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