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案例
二,品讀詩歌
(1)用"只等閑"一詞切入詩文.
板書"只等閑",師引:"等閑"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種解釋:(課件)那結合詩句應該選擇第幾種
師點撥:其實在許多古詩文當中,等閑都有平常的意思,拓展兩句詩,齊讀.
(2)詩中紅軍把什么(課件)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板書遠征難)
(3)具體從那幾句看出紅軍把遠征難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 帶著問題,默讀詩文,畫出相關詞語,寫寫你的體會.
學生畫詩句,師點撥.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學生交流讀書成果.
(4)重點理解
①"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詩句中處處都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紅軍將遠征難比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課件出示"五嶺,,,"指生讀
比較理解"逶迤"和"磅礴".
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結合你查閱資料,說一說,這是什么樣的嶺 什么樣的山
同學們,你們平時也喜歡登山,當你在等學校附近的青龍山時,你有什么感受 試想,紅軍在過這懸崖峭壁的時候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師小結,增加背景介紹,指導朗讀.
適時追問:透過詩句,你看到了一支怎樣的紅軍 生說(樂觀)能帶著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指導朗讀.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
面對著山,紅軍不怕.面對著水,紅軍也是毫不畏懼.(課件出示上句).生讀"金沙,,,"談詩句意思
詩中這一暖一寒,你們又是怎么理解的
a. 先說這暖,生說.說說你對金沙江的了解.出示金沙江圖片,補充"巧渡金沙江"材料.
那理解了這場戰斗,我們來看這個暖字,大家如何理解的
(引導學生理解從"暖"能體會到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悅之情)指導朗讀.
b 理解"寒":那這個"寒",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 (課件)生談
簡介瀘定橋,出示圖片,此刻你站在上面,會有什么感受 生說
我們一起來看22位勇士,在槍林彈雨中飛奪瀘定橋的悲壯場面(播放視頻)
生談感受
師:此時,你對"寒"又有了怎樣的理解 生說
小結:此時透過這兩場戰斗,一暖一寒(課件)又讓你們看到了一支什么樣的紅軍隊伍 (板書大無畏)
指導朗讀
③學習最后兩句:
理解"更喜","盡開顏"( 聯系全詩).
此時,透過詞語,你看到一幅怎樣的情景
全班一起讀全詩,同時教師語言總結.
僅僅56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的樂觀無畏精神, 讓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
三. 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音樂)同學們,回顧長征我們感慨萬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坐在這里決不僅僅說是學習七律長征,學習一首詩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長征給我們的力量和啟迪!
四. 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完成課堂作業本作業.
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
設計意圖
抓住重點詞語,層層深入,理解詩的內容,感受紅軍長征時樂觀向上,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一步體驗紅軍長征的困難,體會紅軍的長征精神.
有效的影視,故事拓展既有利于學生對詞語,對文本的體會,還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形成內容更加豐富的知識體系.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走向生活.
板書設計: 七律 長征
逶迤——細浪
磅礴——泥丸 只等閑 不畏艱難,勇敢樂觀
暖——寒
教學
反思
《七律·長征》正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紅軍長征這舉世聞名的壯舉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當我細細品讀這首詩時,眼前仿佛又看到那神駿的山,蒼涼的水,耳畔似乎又聽到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笑聲,歡呼聲.我深深地覺得長征精神是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