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綜合資料
毛澤東不喜歡讀經史,而喜歡讀“雜書”,父親很不高興,再加上晚上看書又費燈油,所以經常阻攔他。毛澤東就用藍布被單遮住窗戶,使外面看不見屋里的燈光。他坐在豆大光亮的油燈下,貪婪地讀著他在鄉下能找到的一切書。
1910 年初秋,十六歲的毛澤東說服了父親,離開家鄉,來到五十里外的東山高等小學參加入學考試。作文的題目是“言志”。他聯系人民的疾苦、民族的危急、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立志救國救民的抱負寫了出來。校長和國文教員看了他的文章,驚喜萬分,都激動地說:“今天,我們錄取了一個建國人材!”
這所學校,學生們每天早上集合點名時,校長總要訓話,還經常講中國貧弱,不斷遭受帝國主義列強欺侮的時事。毛澤東總是認真地聽著、想著。學校里有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教員,他經常給學生講逐漸富強的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毛澤東聽了,更為國家擔憂。
一天,毛澤東看見一位同學拿著一本《世界英雄豪杰傳》,便懇切地請求借給他閱讀。那位同學答應了。幾天以后,毛澤東把書還給那位同學時,抱歉地說:“對不起,我把書弄臟了!”那位同學翻開書一看,書上用毛筆畫了許多圈圈點點。畫得最密的是世界聞名的華盛頓、林肯、拿破侖、彼得大帝等人的傳記。那位同學看了,不但沒責怪,反而稱贊不已。毛澤東對他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至于遭受列強欺侮。我們每個國民都應該努力……”
此后不久,毛澤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子任”,意思是以救國救民為自己的崇高責任。
解衣贈恩師
徐特立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毛澤東青年時代的老師。
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舉。毛澤東盡管日理萬機,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恩師。他特地拍電,邀請徐特立來北京一見。
徐老來到中南海做客,毛澤東專門準備了幾樣湖南的家鄉菜,為老師洗塵。毛澤東說:“沒有準備什么好菜,老師請隨便用吧。”徐老笑著說:“唉,人意好,水也甜嘛。”
該入座了,徐老對毛澤東說:“您是全國人民的主席,應該坐上座。”毛澤東馬上謙讓道:“您是我這個主席的老師,人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嘛,應該您坐上席。”讓來讓去,還是徐老坐了上座。
一轉眼,幾天過去了,徐老要動身回去了。毛澤東見老師的穿著,還是像過去那樣儉樸,更聯想到,徐老的愛子當年是為革命犧牲的,便拿出自己穿的一件呢子大衣送給徐老,以略表學生和晚輩的敬意。徐老接過衣服,激動得老淚縱橫。毛澤東拉著老師的手,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
徐老回到家中,十分珍愛學生的這件贈物,就讓老伴收藏好,只在莊重的場合,才拿出來穿一下。
毛澤東的故事
一、毛澤東的衣著
節儉、樸素,是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共同的特點。一代偉人毛澤東更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衣著,簡直是儉樸到了讓今天的我們無法相信的地步。
進京時 一件好衣服都沒有
在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對于穿衣從來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為了少做一件衣服,為戰爭節約些開支,毛澤東的衣服上往往是補丁上綴補丁。1949 年,毛澤東進了北京城,曾在香山雙清別墅接待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見張瀾前,吩咐衛士李銀橋說:“張瀾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不少貢獻,在民主人士當中享有很高威望,我們要尊重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換換。”然而,李銀橋在毛澤東所有的家當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補丁的衣服來。李銀橋異常委屈,對毛澤東說:“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進京趕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澤東倒勸慰說:“歷來紈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張先生是賢達之士,不會怪我們的。”就這樣,他硬是穿著補丁衣服見了張瀾,又見了沈鈞儒、李濟深、郭沫若、陳叔通等知名人士,更受到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