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師: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呢?
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板書: 無私奉獻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像白楊一樣都是衛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讀最后一自然段,讓我們再次感受兒女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真心、信心和決心吧!
生:齊讀最后一段(配樂)。
六、總結全文,寫法指導
師:爸爸借白楊(板畫)表白自己的心(板畫),這也是邊疆建設者要表白的心。課文借白楊贊美邊疆建設者們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師:同學們,學完課文,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楊的精神可貴,邊疆建設者們的精神更可貴,他們為了改變祖國邊疆的落后面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我們深信: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一定會在邊疆像白楊一樣,迎著困難成長。同時,老師還深信,在座的三十棵“小白楊” 也會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迎著困難茁壯成長。
師:讓我們帶著各自對白楊的情感再讀一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白楊堅強的贊美。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邊疆建設者們的無比敬佩。
生:讀課題。
師:你讀出了對兒女們扎根邊疆的決心。
生:帶著各自的情感齊讀課題。
七、課后作業
1、課后欣賞歌曲《小白楊》。
2、背誦12~16自然段。
板書設計:
白楊: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
(借物喻人) 無私奉獻
爸爸: 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課后反思:
這節課能做到的有幾個方面:1、課前所預設的目標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有具體呈現。2、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而對于自己了解的事物也才能感興趣。本篇課文中所講到的白楊的生長的環境——戈壁灘是學生所不熟悉的,因此,本節課運用了媒體手段展示了戈壁灘的景象,讓學生在腦海中有了戈壁灘的印象,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渴望進一步了解白楊的沖動。3、品詞析句,以讀悟情,并引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為了能讓學生理解白楊的堅強不屈的品格,抓住了 “從來” “直” “哪兒”等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品味,以讀悟情,帶著感情朗讀。4、搭好“腳手架”,建立內容之間的聯系。介紹白楊的目的在于歌頌駐扎邊疆的建設者,因此,教學的一個重點是理解好白楊的特點,并以此為基點由物及人,引導學生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部分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