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案
師:我們在上課初已經讀過一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你們還想了解更多嗎?(出示另一篇故事《徐孺子篇》: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師生一起讀,一起理解。
師啟發:這樣一本好書,不去讀實在太可惜了,希望你們課下一定要找來讀讀。
設計意圖:讓孩子走進文本中的人物,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發散自己的思維,組織自己的語言,對學生的好處不言而喻!
五、走進“綜合性學習”,拓展閱讀空間
1.出示“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了解本次“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2.師激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有時間可讓學生課堂交流搜集的或聽到、看到的精妙語言。演一演相聲、小品或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設計意圖:由課內走向課外,走向生活,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進而不知不覺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六、作業超市
1.閱讀課文,再次感受孩子語言的精妙。
2.落實“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規定時間驗收。
[板書設計]
10.楊氏之子
“語言的藝術”
看注釋 楊家小兒 孔君平
聰惠(智慧)
聯系上下文 楊 梅 孔 雀
[探討與反思]
文章雖短小,需要學生領悟的東西卻很多。我想通過本設計,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孩子在充分閱讀,理解文章大意的情況下,把握住關鍵問題“楊氏之子的語言到底妙在何處”來啟發孩子思索,感受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并激發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去閱讀,去發現,真正落實“大語文觀”。
“教學生學會并且會學”,這也是我最想達到的!語言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不僅需要課內的積累,也需要從生活中去發現,去搜集。所以本課作為“語言的藝術”專題中的第一課,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如果教師掌握好的話,將會使本課的教學達到一舉數得的功效! 再者,在教學本課時,非常有必要讓學生知道再聰明的孩子如果沒有禮貌,也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