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案例
板書課題,釋題導入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讀課題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這是古人說話的方式,你能不能也試著古人說話的方式來介紹自己?
師:“楊氏”的意思是姓楊的人家,哪“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楊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真不錯,你能用古文介紹自己。那大家對課文中的楊氏之子了解嗎?故事中除了楊氏之子外,還有誰呢?他們談了些什么?(請看情景劇)看了情景劇我相信大家對楊氏之子有了大致的了解,這個短小的故事在文言文中是怎么說的呢?請大家打開書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讀文言文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初讀,讀通順
1、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說說你讀這篇文言文有什么感覺?與現代文有什么區別?
(生讀書。)
生:我感覺不怎么好讀。 生:文章的句子很短,讀著很美。
生: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簡練。 生: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讀才能讀好。
師:你說說哪個句子讓你不知道怎么讀?生:“孔指以示兒曰”這個句子我讀不好。 師:誰知道這句話該怎么讀?
師:正確地讀法應該是這樣:孔/指以/示兒/ 生自由讀,齊讀。
師:文言文和現在的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就是要讀出古文的韻味(即停頓要恰當)自己試著讀一讀,用|在文中標出語氣的停頓。再請一個學生讀課2、師范讀:聽錄音 學生自由讀課文。指名再讀 評價
3、下面請同學們試著讀一讀,相信你們比老師讀得更好。
二、再讀:讀明白
師:同學們讀得很流利也很正確,我相信你們還能把文章讀懂。下面就請大家再認真讀一讀,看看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邊做個記號,等會兒我們來交流。
1、自主理解課文。
師:這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先試一試。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師:我們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對照原文請學生逐句理解)
師:“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這句話講的是?
生1:這句話的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小孩才九歲,非常聰明。”
師:你說的“非常”是原文中哪個字的意思?
生:是“甚”的意思。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了課文下方的注釋。
師: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常用的方法“看注釋”,你很會學習。 師:大家來讀讀第二句。
全班朗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師:誰來說說這句的意思。
生: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在家,就把兒子叫出來。
師:同意嗎?生:同意。
師:為設果,果有楊梅。誰為誰設果?
生:楊家小兒為孔君平擺出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師:這里并沒有寫是楊家小兒為孔君平設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家小兒為孔君平設果。
師:對,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們理解文言文的又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 “聯系上下文理解”,你也很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