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0課。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教學目標】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教學重點】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教學難點】體會語言的巧妙性。【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故事引入 1.出示羅斯福的故事。默讀。 孩子們,昨天我們聊到了一個話題“語言的藝術”,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關于語言藝術的故事,請大家看看。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中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問他關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绷_斯福接著說:“我也能。” 2.問題:羅斯福告訴了他嗎? 你從哪兒知道的?對,你讀懂了這個故事。羅斯福拒絕了朋友,但是他并沒有正面的拒絕,而是采用了一種委婉的方法,這里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剛才大家讀的故事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讀一篇古文,齊讀課題――(板書:語言的藝術) 3.寫入課題,解題。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指導理解“楊氏”指姓楊的人家。二、讀通課文 師: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兙拖葋碜x讀吧,把每一個字音讀正確。 1.文言文和白話文在朗讀上有不同之處,要讀出古文的韻味,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請一個學生讀課文。 3.范讀。 4.自己試著讀一讀,相信你會比老師讀得更好。自由朗讀課文。 5.請生朗讀,檢查字音。三、理解課文大意 1.自主理解課文。 師:這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對照原文請學生逐句理解。)(1)相機指導理解文言文的兩個重要方法:看注釋和聯系上下文理解。 通過看注釋理解了“甚、詣”等字的意思。 理解“為設果”需要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板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 (理解第一句時板書:楊氏子;理解第二句時板書:孔君平) (2)指導并強調下列字的意思: 詣:拜訪 設:擺出 示:給 曰:說 夫子:尊稱,您 家禽:家里的鳥 (3)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 (4)全班交流。請一個學生講給全班同學聽。 4.帶著理解朗讀課文。四、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師:南宋詩人、哲學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的讀書方法,請你再細細地讀、靜靜地思考,一定會有新的體會。 1.提出問題: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品讀句子,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獨立學習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重點點撥: (1)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楊梅而聯想到小兒家的姓,就跟楊家小兒開了一個玩笑,語言很風趣幽默。(板書: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