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案例
一、出示課題,感受文言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說明:“之”是助詞,相當于“的”。
2.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
3.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么差別,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說說你感受到的差別和不同。
學生可能的回答:很難讀通順;有些字沒見過,不好認;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教學:
(1)學習生字“惠、曰、禽”,認讀多音字“為(wèi)”、“應(yìng)”。
(2)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字詞,講解一些簡單的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比較的知識,比如:有些古漢字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單音節詞等。
(文言文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文體,因而有必要對之進行適當介紹。了解有關文言文的常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2、指導停頓朗讀。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大聲反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克服對文言文的陌生感。)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三、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邊默讀課文,邊看注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2、小組課堂交流,初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層層引導,指導學生把握文意,感受楊氏之子的機智。
3、默讀課文,講述課文內容。
4、背誦課文。
四、拓展談話
1、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對文言文有了什么印象?
2、出示兩個短小的文言文閱讀,鼓勵學生主動讀文言文。
(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