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案例
(2)楊家小兒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用孔雀跟他開玩笑。 (板書:孔雀) (3)品味楊氏之子的話外之音,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理解。 如果你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鳥啰! 6.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 (1)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板書:聰惠) (2)點撥:語言的藝術來自于“智慧”。 7.小結:這楊家小兒真是不簡單啊,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五、熟讀成誦 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 六、拓展 1.給你家小區花園的“嚴禁踐踏草坪”換一種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2.生活中體現藝術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同學們交流分享收集的資料。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3.總結。 師:我們的漢語言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唇槍舌劍”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群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希望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 4.課堂延伸,(1)推薦《口中狗竇》。結合注釋自己讀讀,爭取讀懂,然后講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你閱讀的快樂。 口中狗竇 張吳興,年八歲,口中缺一齒。人因戲之曰:“君口何為開狗竇?”張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注釋]1、張吳興:即張玄之。字希祖,東晉人。曾做過吳興太守,故被稱為張吳興。2、因:因此。3、竇:孔,洞。4、耳:語氣詞。(2)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及網站,推薦《世說新語》,指導以“語言的藝術”為主題上網搜索小故事的方法。 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課題,既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語言藝術的魅力,又激發了他們學習古文的興趣。 學習語文讀是根本,把課文讀通順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理解課文的前提。 本文雖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 通過學法指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交流,再及時點撥,達到理解文意的目的。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句子的意思去意會文言文朗讀的停頓。這樣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文章越品越有味,在反復的角色對話中層層深入,讓學生逐步體會對話的巧妙之處,體會語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