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魚鉤》教學雜談
《金色的魚鉤》教學雜談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南隆鎮第二小學 張秀明】
〖淺談小學生作文選材的角度·要選擇真實的材料〗
一篇文章的優劣與材料的選擇關系甚大。恰當的選材能使文章寓意深刻,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反之,則使文章過于膚淺,會索然無味。教學中時常遇到這樣的情形:一些小學生雖然積累了很多素材,但由于知識水平和社會生活的局限,作文卻時常感到難以取舍,無法下筆。對此,我就小學作文如何恰當地選材以及找準選材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選擇材料要選擇自己熟悉或比較了解的題材,最好是選擇自己親身經歷的、耳聞目睹的、有真情實感的材料。只有這些真實可信的材料,才能表達出內心的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才能說服人、打動人,才能引人入勝,引起共鳴,這里所說的“真實”有三層含義:一是親身經歷的真人真事。這些事情想起來,眼前耳旁,歷歷在目;寫起來,文如泉涌,一瀉成河;讀起來,身臨其境,感人至深。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抗美援朝中志愿軍攻克“三九一”高地確有其事,烈火燒身壯烈犧牲的邱少云也確有其人。邱少云的事跡也遠不止這一件,但作者只選擇了自己親身經歷的,有真情實感的材料,深深地打動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二是反映出某種事物的本質。如《金色的魚鉤》一文,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它以真切的語言玫生動的情節,記敘了“老班長”在長征途中照顧病號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動人事跡,真實地表現出革命前輩忠于黨、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因此,它也是典型的、真實的。三是要有真情實感。文章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可起畫龍點睛的效果。也只有融入自己情感的文章,才會感動他人。比如有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媽媽舍不得為自己買雙廉價的雨鞋,卻為即將開學的女兒買了一套漂亮的衣服,這是平凡而偉大的母愛。小作者在作文時,把自己當時的情感如實地寫下來,作文獲得很大成功。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洪藍中心小學 尤佳佳】
〖為學生預留課堂創新的時空·增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設計〗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教師的教學設計過于細密,一堂課有哪幾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有哪幾個問題等等,都為學生考慮得細致入微,步步緊扣,讓學生完全跟著老師走,其設計可稱得上是天衣無縫。課堂中,教學流程又過于死板,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預先安排。因此,教學就變成了教師一廂情愿地演示自己設計的教案,千方百計地牽著學生往那一條道上走,其中來不得一點變通,容不下一絲意外,根本沒有學生主動探究的時間,也沒有學生主動創新的余地。于是課堂教學在平淡的教學中一帆風順,但是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和靈氣。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該給學生預留創新的時空,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氣氛,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發揮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摒棄細密的教學設計。有些老師認為這樣的話,學生的基礎必定會不扎實。從教師機械傳授、學生被動應對的角度來看,好像如此,但這樣卻給了學生更多創新的時空。如何做到既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又要讓他們得到思維方面的發展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方面作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用學生創新的思維來充實教師提問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