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教學實錄
接著發揮課本劇的作用。語文課上的課本劇表演,是一種深讀課文,推敲課文語言文字,體會文中人物情感并將其形之于外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閱讀理解手段。因而在表演前,首先要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圈畫重點詞句,然后在討論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讓學生深入研讀“劇本”,深刻把握故事情節的發展,生動的對話,形象的動作及人物細膩的感情變化等內容。在表演時,我還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對劇本進行大膽的創造,使學生再次超越自我。
再次善于適時點撥。提問不要多,主要在啟發、引導和點撥上下功夫,因此我精心設計,靈活安排,不斷地拓展學生的思路,為學生的思維活動導向,達到從知識向技能的過渡。
最后這節課結束時的說話訓練自認為比較精彩,在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有了較深的理解,并漸漸喜歡上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后,他們往往有一種想把自己的喜愛之情傾述出來并迫切想與人分享的愿望,因此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能完成學生的心愿,而且能很好地檢測學生上完課后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導致的學生不可預期的行為結果增加的程度”。教師對課堂上這些生成性因素的巧妙把握,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價值,能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的靈性得以真正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