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依存,聚焦──《橋》一課“閱讀感悟策略有效性”研究課例⑴
2、討論:如果,大家就這樣亂七八糟、毫無秩序地擁向窄窄的木橋,會是怎么的結果?
(學生自由猜測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形勢的緊張。)
3、是的,在危急關頭,年邁的村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請再讀課文,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說一說。
⑴ 先村民到木橋前,便于指揮。
⑵ 號召黨員同志排后,體現黨員同志的先進性。
⑶ 不顧私情,支持讓非黨員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⑷ 舍己為人,壯烈犧牲。
4、你覺得這是一名怎么樣的老漢?
〖流程二〗
一、談話引入,理解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說說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出示兩個句子:
1、我們曾經學過《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這篇課文。
2、中日兩國架起了友誼的橋梁。
這兩個句子中的“橋”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這里的“橋”又是指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
讀課文就像上臺階一樣,第一級臺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臺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臺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點生讀文,邊讀邊評,相機正音,讀詞,引導全班反復認讀字音和字形易錯的字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
2、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什么?(指名說只要內容)
3、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么?練習用“先……接著……然后……”說說文章的寫作順序。
四、讀思結合,初步理解感悟
1、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為什么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2、來!說說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后,課文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生讀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3、通過剛才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么樣的人?
4、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文章的內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著自己對文章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5、小結。
兩輪課堂教學第二課時教學流程對比:
〖流程三〗
一、復習導入
師生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潛心會文,披文入情
1、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描寫自然環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和同座位交流你找到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3、全班交流重點句:
⑴ 描寫情節危急的句子。
⑵ 描寫老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