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導讀教案設計
【指導思想】
其一,導讀即教師引導指路,學生閱讀為主。教師的談話、講授、板書等均應著眼于更好地“導”著學生去“讀”,使其盡可能地“自求得之”。
其二,導讀必須定向。導向何方?導致學生達到何種程度的聽說讀寫學習能力?這至關重要。因此,導讀須在教學目標 (目的、要求)相當明確具體的情況下進行。
其三,教者“導”的思路應與學生“學”的思路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導讀教學過程 既體現(xiàn)學生學為主體,又不失教師主導作用。
其四,閱讀教學中的字詞教學,是跨閱讀教學和識字教學兩個范疇的內(nèi)容,在導讀過程中應遵循閱讀理解和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靈活處理。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按大綱和教材要求掌握本課一、二類生字、新字;能結合課文,說明關鍵性詞語的意思;能運用“妒忌”、“必然”、“虛實”、“私自”造句。
2.學生能簡要復述這個故事;能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正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學生能口頭回答課后習題1中三個問題;能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培養(yǎng)由表及里的邏輯思維能力。
4.學生能理解“妒忌”的危害,知道對比自己強的人,只應虛心學習,努力趕超,而不應妒忌;能聯(lián)系實際,為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寬廣胸懷所感動,并產(chǎn)生崇敬、向往的感情。
二、主要教法
課題導讀;復述導讀;問題導讀;談話法。
課前預習要求:1.讀通課文,說出課文大意。2.能熟練讀出一、二類生字及其在課文中的組詞。3.聯(lián)系課文結合查字典解釋詞語:妒忌、甘受懲罰、推卻、吶喊。
第一課時
本課時教學目標 :了解故事背景和課文大意。能簡要復述故事的起因和開始部分(借船)。理解“妒忌”、“推卻”、“軍令狀”、“甘受懲罰”、“自有妙用”等關鍵性詞語。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要點:
1.抽查字詞預習情況。著重該課時目標中所列詞語和少數(shù)重要的二類生字詞的認讀。
2.導入 :引導回憶第九冊中《赤壁之戰(zhàn)》的時代背景及其中周瑜這個人物;聯(lián)系講授本課背景(見小黑板板書設計 );引出并板書新課課題。
3.引導就課題質疑:見此課題,可能或應該想到些什么問題?(見板書設計 )
4.帶著上述問題聽讀(或自讀)課文。著重考慮“為什么借箭”這個問題;經(jīng)過和結果如答不理想,作存疑處理。
5.反饋課文大意后,著重以問題導讀,弄清“為什么借箭”的問題。
教師引導看課后習題1(1)(2),聯(lián)系課文開頭一段,默讀、思考、圈劃,然后展開討論。在反饋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由表及里地認識借箭的真正原因,注意抓住關鍵性詞語理解。這一教學過程 ,教師要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和討論。
6.引導運用板書提示,默讀課文,每人自練復述故事起因,教師巡視,輔導后進生。反饋。
7.請學生找出“諸葛亮為借箭所做準備工作”這一內(nèi)容所涉及的課文段落,并用一個詞語概括主要意思(借船)。再引導學生讀書,弄清借船方式(秘密)、數(shù)量、其它要求。
8.復述“借船”這一部分內(nèi)容。練習方式:個別學生示范與群體操練相結合。
9.小結:以承上啟下式終結該課時。課外作業(yè) :練習復述故事;給課文試分段。
板書設計 :
△小黑板板書設計 :
東漢末年三國狀況:
第二課時
本課時目標:學生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復述故事中“借箭”和“結果”的主要內(nèi)容。在教師啟發(fā)下,學生能正確地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更清楚地把握全文。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