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預設二:應接不暇
<1>不光一家窗前是這樣美,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呀!放眼望去——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 理解“應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閑,沒事的時候。“暇”與時間有關,所以要記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沒有空閑)。“應接不暇”呢?(看圖)這里的花非常奇麗。看了左邊又想看(右邊),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花多而美,讓人眼睛看不過來,這就叫——
商場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眼睛都看不過來,這也叫——
爸爸過生日,來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過來,這也叫——
<3>生活中,你還有“應接不暇”的時候嗎?
這里的鮮花如此美麗,如此壯觀,讓人應接不暇呀,我們欣賞到了德國奇麗的景色。你能通過朗讀再現這樣的美景嗎?
(3)指導朗讀
作者優美的語言,將我們帶到了德國。(齊讀)
同學們,我們就在德國,到街上去看看吧!(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
這里花如海,總也看不夠啊!(背)走過任何一條街——
內容理解了,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就能背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也是我們慣用的背誦方法。
(4)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說(齊讀)——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5)理解“耐人尋味”的意思。(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得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 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過去了,季羨林爺爺又一次到了德國,又一次看到了這奇麗的景色,當朋友問他德國有什么變化嗎?他說:(齊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2)季羨林說的“美麗”指什么?“德國人有什么特點?”。
(3)猜度季羨林的“夢”。——“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結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說說季老到底做了一個怎樣的夢。)
四、作業設計
1、抄寫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2、推薦閱讀:季羨林爺爺的回憶錄《德國印象》。
五、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