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教學設計
3、檢查生詞認讀情況:囚歌 軀體 活棺材(字形分析)
4、指名接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是否讀準了字音,特別是生字的字音。(三個同學,一人讀一小節。)
5、那么現在,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爭取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句話。
三、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剛才我們說到“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關起來,讓人失去自由。現在請你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一共幾次提到“自由”?分別出現在哪幾節詩歌里?把它圈出來。
2、第一個自由(第一節)
(1)誰能來讀一讀這一節詩歌?請其他同學思考這節中的“自由”是什么樣的自由?(所謂的自由)
(2)這種所謂的自由要怎樣才能得到?(要從狗洞子里爬出。)
(3)從文中哪句話知道的?(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4)怎么牢房中會有“狗”呢?這“狗”指什么人?(“狗” 指革命隊伍中的叛徒)。
用狗來比喻叛徒,表現出作者對叛徒怎樣的感情?(極度厭惡和痛恨)
那與之相對應的“人”又指什么人?(革命者、真正的人)
作者對他們又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呢?(敬佩、崇敬)
(5)我們這樣想,敵人又是怎樣對待“人”和“狗”的呢?(對待革命者是監禁迫害,對待叛徒是給予所謂的自由。)
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從“緊鎖”和“敞開”看出來)這是一組什么詞?
(7)一個“緊鎖”,一個“敞開”敵人的目的是什么?(腐蝕革命戰士的靈魂,消磨革命戰士的意志,誘惑革命戰士投降。)
引導學生分男女生比較讀這兩句。
(8)這個時候“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師引讀)
“一個聲音”是誰的聲音?(國民黨反動派)
你能從“高叫”這個詞能想象出敵人是怎樣的一副嘴臉?
他們陰險惡心地叫什么?(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11)這“爬”是真的爬嗎?而是什么意思?假如你就是誘惑革命者的敵人,你會怎么說這句話?自己試一試。
(12)請生讀、生評、再讀、齊讀。
(13)連起來再讀一讀第一節詩歌。
過渡:面對敵人的誘惑,葉挺是怎樣回答的?(師引讀:“我渴望自由……)孩子們,透過這一小節,你們能體會到什么?(。。。。。。)第二個自由:
(1)在這里文中第二次出現了自由,葉挺想不想得到自由?(想)從哪個詞可以看得出來?(渴望)
(2)是的。自由,誰不向往?誰不渴望?但敵人要給的“自由”和葉挺想要的自由一樣嗎?(不一樣)
對,敵人給的是所謂的自由而葉挺想要的是什么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革命勝利了,人民獲得了解放,人民當家作主,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3)敵人給的那種自由是叛變這革命失去信念還得從狗洞子里爬出去的自由,葉挺是不會要的。
(4)所以他是怎樣回答的?(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的意思嗎?(人的身軀不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分兩組比較讀這兩句話。讓學生邊讀邊體會哪個句子更好?好在哪里?再帶著體會讀,讀出將軍寧死不屈的決心。(用上了反問的修辭手法,更加體會到了葉挺將軍寧死不屈的決心。)讓我們讀出堅定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