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鵝》教學設計
六、布置作業
1. 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
2. 筆下生花——學了這篇課文,你肯定大受啟發吧!請你用幾句話簡單地寫下來。
七、板書設計:
八、課外資料:
牛和鵝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個放大鏡似的,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馴良、溫順。而鵝則相反,什么東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樣縮小了。在鵝的眼睛里,人比自己還要小。所以鵝不怕人,常常主動去啄人,企圖嚇唬人。然而適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腳。
牛鵝換眼
遠古時候,神農炎帝教會眾人耕地種五谷之后,人們就不只單靠漁獵過活了。大家用石鋤、石犁耕地種谷,用石刀、石斧砍柴割稻。人人下地耕耘,辛勤勞動。
有一天,玉皇大帝派觀音娘娘到下界察訪民情。觀音娘娘來到下界,見人們都在地里勞作,有的人用石鋤掘土,有的人拉著石犁犁地,有的人拿著石刀割草,十分辛苦。于是回天宮奏明玉帝,說人們個個在地里勞動,極為艱辛,請求將天上的牛、羊、豬、狗、雞、鵝、鴨等放到下界給人們使用。讓牛幫人耕地,羊幫人踩土,豬幫人拱泥,狗幫人看門,雞給人叫更,鵝幫人割草,鴨幫人耘地。玉帝聞奏,表示贊同,遂命觀音娘把這些禽畜帶到下界給人使用。
人得到這些禽畜幫忙,很是歡喜,立即按照觀音娘的指教,趕著牛羊豬鵝鴨等到田里耕耘。誰知因牛的瞳孔生得很大,把人看成—點小東西,被人牽著亂轉,覺得太不應該。當下便轉過頭來用角把人抵撞得頭破肚裂。自此開始,牛見人就用角抵。而鵝的瞳孔則生得太小,把人看成一種極高大的怪物,一見人,就嚇得遍身發抖,不敢走動。
人對這兩種禽畜全無辦法,只好把這苦衷去向觀音娘娘訴說,求她為人們分憂解難。觀音娘娘得知這一情況,當即施展神通,把牛和鵝的眼珠轉換過來。牛換上鵝的眼珠后,把人看成是很大的巨物,從此就服服帖帖地由人支使,就連小孩子牽著它的,它也馴馴服服。而鵝換上牛的眼珠后,則把什么東西都看小了,因此無論比它大十倍百倍的人或畜走過它身邊時,它都要伸著脖子啄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