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朋端陽》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2005年3月30日,春暖花開,在寧波市江北區小學語文教研員張燕老師的帶領下,區語文學科研修班學員一行23人赴紹興縣實驗小學參觀學習交流。本次活動,給學員們留下最深就是實驗小學語文首席教師羅丹紅所執教的浙教版第十冊的《五月端陽》。本課的教學設計安排巧妙,使每個學生在心靈上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令人嘆服!學員們一致認為,不枉此行,豁然開朗,收獲很大!本課,對于如何在一篇常識性、說明性很強的文章中自然地滲透情感教育,讓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做到和諧統一,具有極大的借鑒作用。
以下就是本課整理后的課堂實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五月端陽》,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出示課件:
節日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__
節日緣起_____________________
節日風俗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逐個回答)
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五月初五
紀念屈原
掛菖蒲掛香袋吃粽子劃龍舟憶屈原
師:仔細看,這張表格像什么?
生:像一張名片!
師:是啊,五月端陽,她是我們中國人的名片!
二、資料引入
師:五月端陽,她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可是網上卻出現了《人民日報》刊登的這么一則消息:(課件出示)
韓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師:(指名一生朗讀這則消息)
師:誰能說說這則新聞主要講什么?
生:中國的端午節將成為韓國的文化遺產了。
生:(義憤填膺)韓國竟然要搶奪我們中國的端午節!
生:…………
師:端午節如果不是中國文化遺產了,你想到什么?
生:我們中國將會缺少了一個重大的傳統節日。
生:我感到非常氣憤,端午節明明是我們中國的節日!
師:(滿懷激情)是啊,咱們得想個辦法,留住端午節,捍衛我們中國的節日!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
三、研讀課文
師:自由朗讀課文,感受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
表格出示:
走進端午,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聞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同學們在全身心地感受,誰能告訴我走進端午的感受?
生:我看到了人們做香袋,聽到人們劃龍舟的聲音,聞到粽子的香味,嘗到了粽子的味道。
師:你是在全身心地體會。
生:我看到了屈原投江,聽到了賽龍舟嗨呦嗨呦的聲音。
師:你透過字里行間,體會到了那么多。
生:我聞到了粽子的淡淡清香,看到了人們送香袋。
師:同樣是聞,不一樣的感受。
生:……
四、交流感悟
師:我們全身心地感受端午,知道了端午這么多的習俗,你覺得哪一項最值得向世界去推薦?深入讀課文,把所要推薦內容找到并說理由。
生:(再次自由朗讀,并在同桌中交流。)
全班交流:
推薦一:
生:我想推薦香袋,因為香袋真多,真漂亮!
師:能用朗讀來表達一下嗎?
生:(感情朗讀)
師:(屏幕出示香袋的一段文章)
香袋的式樣很多,有雞心形的、虎頭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闃五顏六色的流蘇。孩子們把香袋掛在衣襟上,鮮艷奪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師:自由讀,看看還能發現什么?
生:孩子們非常喜歡香袋。
師:是!大家多喜歡香袋!孩子們掛上了,你掛上了,我掛上了,這里掛上了,那里掛上了,到處都掛上了,所以可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