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3、從這兩句話中的哪些詞語讀出他們有相同處?誰來讀讀,讓我們聽明白。
(指名讀、齊讀)
從這兩個句子中我們知道它們的相同之處是——水的來源。(板書)
4、地球上有水,這已經毋庸置疑,但火星上曾經有水是怎么知道的?書上是怎么寫的?請同學們找出來讀一讀。
出示:
1、難怪,人們把地球和火星稱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并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
2、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現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該河床寬達上百千米,遠勝過今天地球上的亞馬孫河。2004年3月以后,人類通過對火星巖石的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有水的推斷。
5、都是說明火星上曾經有水,為什么一句中用推測,一句中用推斷呢?
這兩個詞有什么區別?我們來推敲一下。
推測什么意思?(推測:根據事實想象。)
這里由什么想象出什么?(由火星和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想到火星可能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推斷又是什么意思?(推斷:根據事實得出結論。)再讀讀這段話,這里又是根據什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由干涸的河床和巖石鉆孔分析推測并且斷定地球上曾經有水。)
如果這兩個詞語互換,行嗎?
6、看,這篇文章用詞多準確呀?正是有了照片資料和數據分析等科學證據,科學家們才能從推測走向——推斷。
7、這是一篇科普文章,用詞相當準確,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句話,哪兒也體現了用詞的準確性。
也許是持續了數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
(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
為什么要用上“也許”,“可能”?(這就是科學,它的用詞一定是準確、嚴謹的, 沒有證據進行充足的證明時,就不能用肯定的語言來表述。)
8、科學是最嚴謹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9、那火星和地球上的水是怎么來的?有幾種推測?(兩種)
第一種:課文哪幾自然段描寫的?(3——4)誰來讀讀。
指名讀
第二種情況是怎樣的?誰來讀讀。(5)
10、請同學們再次讀第2——第5自然段,邊讀邊試試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水的來歷講清楚。同桌之間可以討論討論。
11、指名說
(出示:隕石彗星(含水)—— 碰撞
火山爆發 礦物(含水) —— 蒸氣、雨水——湖泊、海洋)
12、指名說(評價:讀書要善于抓住關鍵詞語,提煉出重要信息。)
13、火星與地球不僅長得像,而且連水的來源都那么一樣,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了,齊讀第2——5自然段
三、歸納小結,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看到,在創造生命的歷程中,火星、地球兄弟倆原本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他們幾乎同時誕生,也都擁有能孕育生命的水資源,所以人們稱——(再讀課題),但后來兄弟倆命運卻是截然相反。我們地球因為有水生機勃勃,而火星卻一片荒蕪死寂。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將在下節課繼續學習。
2、此時,我想很多同學對了解火星有了更多的興趣。這里給大家推薦幾個學習網站,下了課可以進一步的去了解火星。
板書: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同之處 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