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一、教材解讀
1、文體特點: 本文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說明文。
2語言特點: 說明文語言精確嚴密準確,本文語言還有生動形象的特點。
3結構特點:第一段點明火星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的緣由,推測火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圍繞水和生命具體介紹火星的情形。在段落上,一般有一個主句,而其余文字繞著這個主句展開,抓住基本要點很重要。
4教學重點:說明文教學要把知識掌握和語言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字、詞、句的分析、理解、獲取知識。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三、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文,解題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孿生兄弟”指什么嗎?他們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在太陽系也有兩顆星球火星和地球被科學家稱為孿生兄弟,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解釋題目
1.一起讀課題。
2.理解題目。(破折號作用解釋說明;引號說明不是真的孿生兄弟;作用形象地說明地球和火星很相似)
二、認知性閱讀
(一)初讀,讀通讀順課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初讀檢測:
(1)證實 熔化 蒸發(fā) 裹挾 隕石
自由讀
指名讀,正音。(注意翹舌音和裹挾的讀音以及挾和峽的形近字比較)
用橫線劃出詞語所在句子,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證實:證明、確認
熔化、溶化、融化的比較
蒸發(fā):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
裹挾:風、流水等)把別的東西卷入,使隨著移動:河水~著泥沙,滾滾東流。 (形勢、潮流等)把人卷進去,迫使其采取某種態(tài)度。 讓學生根據(jù)上下文選擇義項。
(二)再讀,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
三、聚焦性閱讀之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2.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火星和地球被稱為“孿生兄弟”
形成的時間相同;長得太像了。
合作讀長得太像了的句子,體會排比的作用。
3.使用因為……,所以火星和地球被稱為“孿生兄弟”的句式。
4.“孿生兄弟”說明什么問題呢?
5.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 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聚焦性閱讀之二:學習2到7自然段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理解內(nèi)容:從哪幾點證實火星上曾經(jīng)有水?(照片資料;鉆孔分析)
學習語言:比較句子:……,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jīng)有水的推斷。……進一步證實了火星上曾經(jīng)有水的推斷。曾經(jīng)好在說明以前火星上有水,但現(xiàn)在沒有水,這樣表達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