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說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境):
一、情境導入,喚醒閱讀期待
1.(點擊“情境導入”中的宇宙視頻,畫面定格在地球上)大家看這是什么星球——對,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近些年來,隨著地球環境不斷惡化,人口數量不斷增多,人類開始把視角伸向地球的近鄰——火星。
2.(點擊出示火星,與地球同時呈現在界面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
3.誰來說說什么叫“孿生兄弟”呢?
二、緊扣語言,探究相似之處
1.(過渡)孿生兄弟就是兄弟倆長得像。那么火星和地球這兄弟倆什么地方像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總結概括二者的相似之處。
3.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二者的相似之處。
(一)探究相似之一“長得太像了”
1.(出示: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南極、北極,同樣有高山、峽谷,同樣有白云、塵暴和龍卷風,同樣是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時間都差不多。)指名朗讀。
2.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倆的相似之處?
3.學生交流,相機點出“太像了”、四個“同樣”、“甚至”。
4.誰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他倆的相似?
5.作者連用了四個“同樣”,寫出地球和火星的相似,這樣的句式叫排比句。
6.小結:火星和地球“長得太像了”,真的好比一對“孿生兄弟”,再齊讀一下課題。
(二)探究相似之二“都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1.質疑:僅僅從外表像就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的存在”,你覺得可信嗎?請再讀讀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證明自己的推測的。
2.梳理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是從有水的跡象和猜測水的來源來證明自己的推測的。
交流一:有水的跡象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讀。
(2)(出示一張火星河床圖片)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資料。
(3)老師結合圖片介紹,相機點出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4)除此之外,2004年3月以后——(引讀第二句話)
(5)小結:科學家們起初大膽推測,之后又對此進行了嚴密有力的分析認證,最后得出推斷——火星上曾經是有水的。科學家研究嚴謹,作者用詞準確。(突出“推測”和“推斷”)
交流二:猜測水的來源
(1)引導學生概括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一是彗星或隕石帶去的;二是潛藏在一些礦物中)板書:彗星或隕石送去 潛藏在礦物中
(2)深入學習,感悟交流。
對來源的第一種猜測:請大家再讀讀書上描寫這場面的語句,邊讀邊在頭腦中想像這場面。緊扣“家常便飯”,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家常便飯”什么意思?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呢?看來,替換近義詞是理解詞語的一個好方法。這段中還有哪些詞語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經常、突如其來、無數、四處”)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意思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對來源的第二種猜測: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用心去體會其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