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火星上的水從哪里來的呢?它有幾種來源?(默讀3——5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到五自然段
1. 來源之一: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水的來源關鍵:碰撞
(1)“家常便飯”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經常發生)
(2)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
(3)比較:那你覺得用“家常便飯”和“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哪個更好?
(“家常便飯”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4)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能說明當時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飯?
(“經常、突如其來、無數、四處”)
(5)通過朗讀來給我們再現當時的情景。
2.來源之一:火山爆發分離出來
(三)學習6、7自然段
1.火星的環境與地球相似。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來,而且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
2.默讀,用因為……所以火星上的水沒有留住的句式來說明。
3.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集體大逃亡(比喻和擬人的方法形象地寫出了火星上的液態水變成氣體離開火星的樣子。
4.齊讀
二、聚焦性閱讀三: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渺茫什么意思?(放在句子中)
2.為什么說火星上找到生命的希望渺茫?
3.找出不是很肯定的詞語:看來、推測、可能、如果,體會表達的準確和科學
4.齊讀
三、總結課文,了解表達順序、方法
1.小結課文:圍繞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先提出“孿生兄弟”這一概念,推測出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然后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最后闡述為什么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出生命而火星卻不能。
2.思考:這是一篇說明文,為什么寫得那么生動有趣呢?
(舉出實例,層層推論,承上啟下,過度自然,設問、擬人的運用)
四、拓展
1.搜集火星資料,進一步了解火星。
2.制作一張火星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