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圓飛天》案例
王崧舟說:“詩意語文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一個過程,你不可能得到她、擁有她,你只能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她,在這樣一個即時即是的過程中,你發現了自己靈魂深處的一些感動、一些悲憫、一些純真、一些美好。于是,你在成就詩意語文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詩意人生。”
充滿詩意的課堂是美妙的,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如王崧舟所說,詩意的課堂需要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尋找、探究、體驗。看來詩意的課堂需要不斷苦苦地尋求。《夢圓飛天》一文時,這篇課文是根據新聞報道改寫的,直白的語言,平實的記事,這樣的文章也能上出詩意來嗎? 思考之后,我決定從板書入手。
師:誰來用詞語概括一下本文記述的事件過程?
生:送行 發射 問候 圓夢
教師板書:
送行
發射
問候
圓夢
師:送行的場面很壯觀,讀讀楊利偉的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師:哪些詞讓你感覺到楊利偉對這次航天任務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心?
生:待命出征
(補板書:待出征)
師:火箭騰空而起,場面是何等壯觀,哪些詞語寫出了壯觀?
生: 騰空而起 直指蒼穹
生:地動山搖 轟鳴
(補板書 劃長空)
……
板書:
大漠送行待出征
飛船發射劃長空
太空問候情意深
千年圓夢今成真
師:寫詩也要字斟句酌,你們看這首小詩中有沒有字詞需要斟酌一下呢?
生:我覺得第二句中的劃不如改成文中的破,這樣想的更有力度些?
生:圓夢改成夢想或許更好些,似乎語法更準確些。
……
詩意語文,應是一種充滿生命活力、閃耀生命光華的語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的畫,讀出來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王崧舟)。詩意的課堂,應該是和學生們一起陶醉在美好的意境之中,感受著語言文字的美妙。語文課如何上出詩意確實是一大難題。如何將語文上出詩意來,可以在很多地方挖掘,如在文本的深處挖掘,在文本的意境中挖掘,也可以在師生的語言中挖掘等等。
詩意的語言。詩意的課堂需要詩一樣的語言。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學生,備文本,還要備語言。上課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師語言,優化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教師所說的話,不應該是脫口而出,而應該備課時就深思熟慮,想好自己課堂上要說的話。話語中最好穿插一些詩句、成語、名言、警句……有了這些美詞佳句的點綴,教師的語言就會充滿詩意。同時在學生回答時也要多鼓勵學生可以引用到一些詩詞、俗語。在充滿詩意的師生對話中營造詩意的課堂。
詩意的板書。一節課下來,黑板上留下來的板書,絕不應該是一些詞語的堆積。板書也應該更有詩意一些,以上案例就揭示了:板書只要稍加修飾也可以變得富有詩意。詩意的板書也不僅僅是這樣詩體的板書,可以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字眼,也可以一兩幅簡筆畫,這樣的板書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含義雋永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