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學設計與評析
三、學習4、5自然段
導入:讀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1.出示自讀要求:輕聲自讀課文4、5自然段,想想文中舉了幾個事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
2.指名復述,相機理解埃及人民在“運石頭”時,解決了摩擦力的問題;在“壘石頭”時采用了斜坡的方法。
3. 過渡: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離現在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成的,科學家只能通過有限的資料進行推測。有人就憑借著有限的文字資料,為我們繪畫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圖。
4.瀏覽網頁,了解胡夫金字塔的建造過程。談談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5.交流。
6.指導朗讀此段。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出示此段。
2.師讀:“現在,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黃沙之中已經有四五千年了。”是啊,四五千年,在它的腳下,人類發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呀,而它依然是“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引讀——“它們是……”
3.它們僅僅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嗎?(板書:智慧)還應該是古埃及人民“血汗”的結晶。(板書:血汗),回顧前文。
五、網絡練習。
課文學到這里,你一定對埃及的金字塔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吧。
學生質疑交流。
進入專題網站——我的發現:仿照例子,交流自己在課外和網絡上搜集到的有關于金字塔的資料。
板書設計:
12 埃及的金字塔 宏偉 精巧
血汗 智慧
教學評價:
埃及的金字塔充滿了神秘感,特別是迄今都無法解開墓中的重重機關,還有眾多谷雨木乃伊的傳說都讓學生感到好奇,在加上去年挖掘金字塔的失敗更讓學生對金字塔充滿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導入課文時,我就以“四大文明古國”“世界七大奇跡”為切入點,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文中運用的列數據、作比較、舉事例等說明方法很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金字塔的雄偉、精巧。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來體會。學生在朗讀感悟中也一下子感受到了古埃及勞動人民的智慧。
競賽能使一個人的思維活躍,精神集中,此處老師和學生的競賽激起了學生的表現欲,同時由于涉及的學生多,而且是隨意抽取,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是被抽取的對象,因此即使每位學生都專注的再讀書使他們相互之間能夠互幫互助,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老師想給學生范讀一節但并不直接范讀,而說是讓同學們摸摸老師的底,令學生在聽老師讀時,能夠正確評價老師的讀書水平,好的吸收,不符合自己閱讀個性的便給予否定,而不是一味吸收。
課上完了,但學生仍對古埃及,對金字塔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讓學是在通過查找資料,畫出金字塔形狀等形式,讓學生在課外進行交流。我相信,學生會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