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預案
5、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b、緊扣“裝飾”。
1、“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裝飾”是什么意思?維也納怎么可以用音樂來裝飾呢?
(一是“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筑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三是“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
2、從“到處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感受到什么?(生答)你能讀出數量多、影響大的語氣嗎?(生讀)
3、在維也納為什么有很多地方有建筑物來命名,是他們不會命名嗎?
(不是他們不會命名。而是這些維出納是許多大音樂家的搖籃,他們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后人為了紀念他們,才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
他們會命什么名呢?(如:貝多芬公園、海頓禮堂、莫扎特劇院、莫扎特街道、施特勞斯會議大廳等)
導讀:我們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這就是為了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在維也納,“到處——”讀!
4、在維也納用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嗎?(想象這些音樂符號的大小、形狀、顏色)你看到這么美的音樂符號會說些什么?
5、導讀:我們的故宮看得最多的是龍,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征。而在維也納,“就連王宮花園——”讀!
6、讓我們伴隨著美妙的音樂,欣賞“用音樂裝飾起來的維也納”。
c、緊扣“離不開”。
1、從哪些地方看出維也納人離不開音樂?
2、理解“摻和”。(多義詞,課件出示句子進行比較)
3、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依戀。
4、他們為什么離不開音樂?
5、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熱愛。(伴隨著美妙的音樂)
d、再次體會“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也就沒有維也納。”
1、生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2、難怪人們把維也納稱作“音樂之都”啊!
四、小結寫法。
1、瀏覽2—4自然段,觀察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2、談談這種寫法的好處,并要求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五、自學5—7自然段
1、默讀5—7自然段,用簡潔的語句在書上記下自己讀某一句或幾句話之后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六、交流感受。
a、“世界歌劇中心”
1、讀相關句子,找出特點。(緊扣“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大”)
2、體會特點,并指導朗讀。
b、“金色大廳”
1、讀相關句子,找出建筑的特點。(緊扣“裝飾精美”、“金碧輝煌”)
2、能在這樣的大廳里演出意味著什么?(音樂會規模大、規格高、演出水平高等。)
3、介紹我國的藝術家在“金色大廳”的演出。(如宋祖英)
c、第三次體會“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也就沒有維也納。”
1、生讀,談自己的體會。
2、師小結:所以,維也納無愧于“音樂之都”這個美稱。
七、整體感知。
1、課文為到了這兒,你對維也納是“音樂之都”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多生答)齊讀。感嘆地讀!
2、仿照“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也就沒有維也納。”寫一句自己的感言,并交流。(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