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4、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意識的關注《史記》,并收集其中以兩個故事,在同學之間交流。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司馬遷把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為完成父親的遺愿,實現人生價值矢之不渝的精神。
2、理解司馬遷受酷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及為什么能忍辱負重、發憤著書。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脈絡。初步了解司馬遷及《史記》。
教學過程:
一、成語導入,了解《史記》的輝煌:
1、同學們,我們閱讀過不少成語故事,了解了不少成語。讀讀這些成語,看看有什么發現。
2、出示:(齊讀)
指鹿為馬 破釜沉舟 臥薪嘗膽 毛遂自薦 四面楚歌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一字千金 圖窮匕見
3、指名說說自己的發現。
4、是的,這些成語都是出自歷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著作《史記》。
5、板書:《史記》,知道《史記》嗎?誰能來介紹一下。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司馬遷。簡介司馬遷。
△簡介史記:
《史記》共52萬多字,記載了從黃帝至漢武帝約3000年間的史事。它不僅是空前的歷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學界的寶貴遺產。被魯迅先生喻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今天這堂課,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司馬遷,走近《史記》。
板書:發憤寫《史記》
7、齊讀課題。
(指導讀題:文章有文眼,標題有題眼。這篇文章的題眼是———生答“發憤”。什么叫“發憤”?憑你的直覺說。(發憤就是很堅決。很努力。 決心做好一件事情。 文中司馬遷發憤一定要完成《史記》。所以我們要怎么讀?)
再讀課題,說說從課題上想到了什么?(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他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的?又是怎樣發憤寫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
。1)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
(2)他又是怎樣“發憤”寫作的?
(3)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憤“寫作的?
。4)結果怎樣?
2、對照上述四個問題,分別閱讀課文的相關自然段,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說說本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四、小結
(略)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理解《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2、引導學生抓住體現中心的詞句,通過誦讀來感悟,內化語言;通過感受人物的思想斗爭展開合理大膽想象,進行語言與思維的訓練,使人物更豐滿。3、學習本文數字描寫的方式,是文章更真實,更讓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