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一、檢查預習
1、生字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出示成語,自讀,指名讀。
1、成語
破釜沉舟 臥薪嘗膽 毛遂自薦 四面楚歌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破釜沉舟 唇亡齒寒 狡兔三窟
2、名言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讀了以上成語和句子,你有什么發現?
2、是的,這些成語和句子都是出自歷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著作《史記》。
3、板書:史記,知道史記嗎?誰能來介紹一下。(史記》是我國歷史上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它反映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這2600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優秀典范。)作者是: 介紹。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司馬遷。聽說過司馬遷嗎?
就這樣,司馬遷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4、自由讀讀這段話,你讀出了什么?
①史記的與眾不同
②寫作史記非常不容易。
△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過渡:《史記》前無古人,它是一部輝煌巨著,它是司馬遷發憤的成果,是司馬遷生命的杰作,這是對《史記》的高度評價,更是對司馬遷的謳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司馬遷發憤寫作《史記》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試著從司馬遷不同的人生階段找找有關的原因。
三、1、年少時 環境影響
●英雄的影響
出示:“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動。”
補充介紹龍門
跨越黃河兩岸的龍門,是一座名山。據說每年都有幾萬條魚向上游,跳過去便化為龍,跳不過去便碰壁而返。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馬遷世代所居之地。面對滔滔的黃河水,聽著英雄們的故事,司馬遷十分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
他要把英雄故事記載下來傳給后人
他也想當英雄,成就一番事業
滔滔的黃河水養育了司馬遷,英雄的故事感動著司馬遷,家鄉的文化環境熏陶著司馬遷,想記錄英雄,想成為英雄,也許小時侯的司馬遷就是這樣想的!
年少時,還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馬遷發憤寫史呢?
父親的影響
出示:“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我從課外資料中找到答案:司馬遷自幼深受父親的影響和熏陶,二十歲就開始漫游全國,考察歷史遺跡,了解風土人情,后又隨漢武帝巡守封禪,游歷各地。這些經歷為司馬遷日后撰寫《史記》積累了大量的資料。
可以說:發憤源自年少時環境的影響
2、▲父去時 牢記囑托
出示父親說的話: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托。同學們,用心讀讀父親的話,想想父子分別的情形,指導朗讀:.遺憾之淚。重讀“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讀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