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2、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不懂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借助資料,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寫書的精神。
教學難點:從司馬遷身上體會生命的價值。
教學準備:1、查找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資料2、多媒體資料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講授新課,精讀課文。
第二課時:拓展練習,鞏固延伸。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板書司馬遷 寫史記
2、再讀一遍課題,你覺得這個題目中哪個詞語比較重要?突出發憤
3、你理解“發憤”嗎?
4、指導學生“態度堅決”地讀。
5、面對司馬遷的“發憤”,你們想問什么?
預設:
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
司馬遷是怎樣發憤寫《史記》的?
發憤的結果是什么?
師: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司馬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感悟發憤
(一)感悟“為何發憤”
1、師:同學們,提出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請大家默讀1、2自然段,想想司馬遷為什么發憤寫史記。
2、交流:黃河文化的影響,歷史故事的感染,受父親的影響。
3、出示父親的一段話:
(出示父親說的話。)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托。同學們,用心去讀讀父親的話吧,想想父子分別的情形,掂掂臨終囑托的份量。(自由讀)
師:同學們,當你用心去讀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一幅幅畫面。你看,僅一個“臨終之時”,就會讓我們想到許多許多……昏暗的油燈下,父親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經……。同學們,他老人家怎么樣了?
師:這就是父親臨終之時的情形啊,你們再去讀這段話,特別關注畫橫線的部分。(學生自由輕聲讀)
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師:同學們,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讀)
師:淚流滿面,拉著兒子的手說。從中我們聽到了什么,失望?絕望?這里也有著父親滿心的……
生:希望啊。
生:讀。
師: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這是父親一輩子的愿望,現在成了他最后的愿望。
生:讀。
師:千萬不要忘記啊。孩子們,不要以為父親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訴我們,記住了歷史,就是記住了
我們的祖宗,記住了我們民族的根。人不能沒有根啦!
師:讓我們一起讀這段話,牢記這份臨終的囑托吧。
生:齊讀。
師:望著父親那漸漸合上的雙眼,司馬遷一定有許多話要對父親說,他想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