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可以說:發憤源自橫禍后,忍辱負重
4、同學們,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史記》就記載了2600年。直到今天,我們很多資料都以《史記》為依據,要到《史記》中去查找,司馬遷做的這件事真是功在千秋啊!
《史記》之價值,無論何人當不能否認。 ——————梁啟超
《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
作業:這么好的書,咱不讀讀,是不是太可惜了。閱讀《史記故事》。青少版的。因為史記是文言文,現在讀不懂。
5、司馬遷卑微而又高貴的生命終于在血淚之中得到升華,最終凝結成千古絕唱《史記》。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像司馬遷這樣把困難挫折當作是一筆財富的英雄人物大有人在,他們用行動詮釋著發憤是什么。
發憤到底是什么,它是司馬遷受酷刑后忍辱寫成的《史記》!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寫成的《離騷》,它是談遷原稿被盜后重新寫就的新《國榷》。
發憤到底是什么?發憤是海倫 是海倫殘疾之后締造的奇跡
發憤是阿炳 發憤是
這無數個發憤諦造了無數個英雄,無數個英雄的人生經歷凝成了無數句震耳發憤的話語,給我們以啟迪,催我們奮進。
出示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張海迪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貝多芬
《史記》名言警句
1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3.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4.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5.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司馬遷《史記》)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史記》)
7.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遷《史記》)
8.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馬遷《史記》)
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史記》)
10.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史記》)
11.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司馬遷《史記》)
12.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馬遷《史記》)
13.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史記》)
14.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司馬遷《史記》)
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史記·張儀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傳)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史記·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