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教學設計
【課時設計】:2課時 【教學活動預案】 第一課時一、揭題,導入新課。 1、中國的張海迪、南京的聾啞兒童周婷婷的事跡你們聽說過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位外國大姐姐的事跡,她就是海倫·凱勒。 簡介: 海倫·凱勒,美國女學者,一歲半時因病成了一個盲聾啞人。在家庭教師沙利文熱情關懷、精心輔導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哈佛大學女子學院,1940年畢業。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贊揚。 3、本文講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朗讀,糾正讀音。識記字型。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三、理清脈絡 1、輕聲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幾段,每段講了些什么? 2、分小組討論。 3、全班匯報。 第一段:講海倫在一歲半時,一場大病給她帶來的災難。 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師的熱情關懷、精心輔導下,海倫如饑似渴地學習盲文,拼寫單詞。 第三段:海倫經過艱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說話能力和一般人沒什么兩樣。 第四段:海倫大學畢業時,決心像自己的老師一樣,為更多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服務。 4、分段朗讀。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朗讀課文。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激發情感 同學們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二、細讀課文,感動內心(一)通對課文的初步感知,你眼中出現了一位什么樣的海倫·凱勒?(二)體會不幸1、通過自己的閱讀,大家都對海倫凱勒有了獨特的認識,文章的那個自然段體現了海倫的不幸呢?請大家來看課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讀。余生思考:哪些語句讓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海倫的不幸。(1)天哪,誰能想到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從此,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的世界隔絕了。她面對著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傾訴自己心中的希望和要求。(2)從“隔絕”你看出什么?(3)創設情景,指導朗讀。(三)體會海倫的奮斗精神1、海倫的命運是怎樣的?我們來看課文的最后一段,看一看文章又給我們展現了一位什么樣的海倫凱勒呢?2、海倫·凱勒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四)體會不屈不撓,感受“愛”的力量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7自然段,文章中哪些語句體現了海倫·凱勒的不屈不撓呢?請你找出來,并在旁邊作出簡單的批注, 1.出示: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1)齊讀,你發現有哪些詞語值得我們注意?(2)自讀想象畫面。 (3)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想象走進海倫的世界。(創設情景)(4)請同學們睜開眼,你看到了哪些畫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多生說自己描繪的畫面,師相機評價)(5)引導朗讀,表達對語句的理解。2.方法總結: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一讀找詞句,二讀談感受,三讀想畫面的方法深入理解這句話,感受到了海倫的“不屈不撓”,用剛才總結的 “三讀”學習法,找一找文中還有那處語句能讓我們感受到海倫的不屈不撓呢?自學這句話(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