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教學反思
《談禮貌》教學反思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本文結構嚴謹,說理性強。所舉事例注意從不同側面說明問題,當自己有求于人時,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別人無意中傷害自己時應該怎么說,怎么做。課文從不同角度為我們如何禮貌待人提供了范例。文中通過三個生動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講究禮貌的重要性。為了使學生明白文中所闡述的事理,又了解使事理明晰突顯所采用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以“三個故事”為主線,讓學生自讀感悟、圈畫批注,理解事例中事例內涵。在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揣摩人物心理,為了進一步理解,并讓學生演一演,使學生在正反事理的比照中,在具體詞句的感悟中,既理解語言表達的妙處,又明白事例中說明的是事理。
在這課教學中,我重點完成兩個教學目標:
1、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2、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課文中三個事例是獨立的小故事,生動有趣,通俗易懂,而且寫法是一樣的。在教學,我重點教學第一個事例。通過抓描寫牛皋和岳飛自的動作、語言句子,讓學生比照研讀體會禮貌待人的好處,并讓學生演一演,讓學生感受到禮貌待人就體現在細節中,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第二、三事例的方法:1、抓住人物態度、動作、語言等體會人物特點。 2、了解事情的經過和結果。3、明白故事要說明的道理。
對于第二、三個事例,我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事例的方法”,獨立閱讀課文,理解事例中說明的道理,再進行簡單的交流。
此外,本文又是一篇議論文,這類體裁的文章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教學時抓好這一“例子”,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議論文,從感性上了解有關議論文的知識。所以我在教學中,我依據板書初步認識議論文的要素,并結合文段,認識議論文的三要素具體是哪些內容,從而真正理解議論文的體裁。然后進行適當點撥,讓學生了解三個故事的異同之處,感受三個事例在說理的同時層層遞進,明白說理性文章常用的寫作方法:擺事實、講道理,這為學生將來議論文的學習、寫作打好基礎。
這篇課文,初讀會使人覺得文章淺顯易懂,容易教學。但是,當深入教學時,發現并非想象的那樣容易到達理想的效果。上了這節課,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
1、“在對三個故事選取的角度進行比對”時,一看時間不夠,就很倉促地想趕緊完成,沒有讓學生做更多的交流,也無法體現從“學教材”到“用教材”的能力轉換。
2、由于在教學中,時間把握不到位,教學環節不夠緊湊,以至于“拓展練習——短文閱讀《寬容是金》”及“說話訓練”沒能完成。
語文課,應該更多的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是雙向互動,師生、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在交流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