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隱者不遇》課堂實錄
生:是。
師:不是,這個“會”是體會,這個會是意會,有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我們要會一會,體會體會,意會意會。那么回到這首詩,我們還是拿賈島的詩看一看,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遇的詩流傳了下來,再來讀一讀,再來想一想。好,請你自由地讀一讀。
生自讀全詩。
師:我看到只有一個男孩子舉手,看來這個問題有點難度,這樣吧,徐老師來幫一下你們。在這三問三答里面,始終有一個人沒有出現在對話中,他是誰?
生:隱者
師:可是這首詩里又處處提到,從題目上看,他是去——
生:尋找隱者
師:訪隱者。第一句松下問童子,問什么?
生:隱者
師:問隱者,言師采藥去,師指何人?
生:隱者
師:也是隱者。只在此山中的是誰?
生:隱者
師:最后云深不知處的又是誰?
生:還是隱者。
師:孩子們,想要體會這首詩里面的情感意會它,非得要把這個隱得那么深的隱者找出來,才能夠體會。到底這個隱者為什么要居住在那兒隱得那么深,賈島訪而不遇呢?在唐朝啊,隱逸之風非常地濃厚,有很多人都跑到山里去隱居了。我們很熟悉的詩仙李白,也曾經作為隱居中的一員。(課件出示《山中問答》)有一天,李白在山中接待了一個訪客,這個訪客就是來訪隱居的李白的,于是,李白跟他展開了一場山中問答。在這個山中問答中,他把自己的情感,自己隱居的心情,隱居的原因都寫了下來,同學們,請你們去發現,按剛才那樣學,把字音、把節奏、把詩意粗略地弄懂,去找找,去看看,開始。
生自學。
師:再讀第二遍,讀讀它的節奏
生再讀
師:你讀了這兩三回,讀得這么少,能理解它講什么嗎?能大概知道李白說些什么嗎?有幾個孩子知道?但是有大部分孩子還不知道,這樣吧,請你們幾個來啟發啟發。來,說說
生:我認為李白在詩中講的是為什么隱居的意思,因為訪客他問嘛,“何意棲碧山”,所以我覺得棲碧山應該是山,他為什么在棲碧山隱居呢?
師:棲,注釋上告訴我們是什么?
生:住
師:為什么要住在碧山呢?
生:這個,剛剛李白他就笑,笑,但是他不答
師:哦,笑而不答
生:最后呢他又說“桃花流水窅然去”,這應該是指桃花在古時候,桃花、流水都很慢的,都過去了,可是在其中隱居,就覺得好像人間仙境。
師:哦,那也是別有天地非人間。這個同學解釋的很不錯,你來。
師:問余何意棲碧山
生:棲是住,碧山是一座山。問他為什么要居住在這座碧山里。李白笑而不答,李白在笑,不答,心里可能是非常自閑。
師:我聽出一個笑而不答,但是心——
生:心自閑
師:閑怎么理解?
生:悠閑。
師:他住在那兒很悠閑啊,悠閑的原因何在?來。
生:那我為什么要在碧山居住,我笑著不回答,是因為我住在那里很悠閑,很安然,山里的桃花、流水非常深遠的樣子。
師:好,我告訴你,深遠的樣子,桃花落在流水,隨著溪流而走遠,是什么樣子?
生:很美。
師:哦,原來是指桃花順著流水而漂遠了,是吧?
生:他就有一種親切感吧。別有天地非人間就是說這里就像仙境一樣美。
師:原來,別有天地非人間就是李白隱居的——
生:原因
師;李白隱居的心情就是——
生:很悠閑
師:悠閑自在地在隱居,多美的生活呀,回過來看看我們訪賈島的這個隱者,這時候你能不能揣摩一下這位隱者,他也許就像剛才的李白一樣,他在這里山上生活,心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