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堂飄溢濃濃語文味——《黃鶴樓送別》案例分析
從一開始,惠老師就發(fā)揮孩子的學習的自主性,讓孩子自我感悟,同時,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注重方法的培養(yǎng),關(guān)注細節(jié),培養(yǎng)讀書的習
慣,引導學生找句子、詞語、甚至標點,劃劃寫寫。在學生交流時,也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孩子自由講述,適時點撥。在感悟關(guān)鍵字
詞時,當學生沒有找到的文本中的“終于”兩字,教師充分發(fā)揮了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及時指出,引導孩子體味。
一個好的教師,也必定是一個優(yōu)秀的裁剪師。
讓孩子收集資料是教師經(jīng)常布置的作業(yè),看慣了一上課就先交流收集材料的冗長開頭,再看這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安排得恰到好處。惠老師將人物生平
介紹的內(nèi)容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掛起鉤來,讓學生適時選擇有價值的內(nèi)容交流,著重介紹孟浩然的人品。老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補充學生不
易查找到的故事背景,孟浩然和李白交往時的年紀、故事等娓娓道來,幫助孩子理解李白對孟浩然“兄長和老師”感情的由來,有效彌補了學
生收集資料中的空白點。
此外背誦孟浩然的古詩,也是合乎時宜、有效的課外延伸,引導學生溫故知新。
巧妙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教學細節(jié),從而使孩子對文本的閱讀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使課堂上升到一個師生融合互動的境界。
如果說惠蘭老師執(zhí)教的《黃鶴樓送別》是一篇美文的話,那么她的課堂就是浸潤在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化底蘊里的課堂,是飄溢著濃濃的純
正的語文味道的課堂,是讓學生和聽課老師都得到美的享受和新的提升的詩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