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shù)》的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shù)》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sh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shù)) 3、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jié)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shù)?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shù)的丑惡嘴臉。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shù)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fā)下來的表格。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guān)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guān)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1、 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shù)拉,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失業(yè)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教后反思: 《濫竽充數(shù)》教學反思 《濫竽充數(shù)》是一個成語故事,寫的是戰(zhàn)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里面充數(shù)。后來齊緡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這個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 導入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回憶第一個成語《自相矛盾》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閱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提出問題,共同歸納出為三點:1、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里混的?2、為什么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fā)現(xiàn)呢?3、后來他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 然后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jù)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閱讀課文,并在有收獲的基礎(chǔ)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在區(qū)別齊宣王和齊湣王喜歡聽吹竽的不同之處時,抓住這樣兩句話:“齊宣王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齊湣王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shù)。”為了讓學生深刻領(lǐng)悟到南郭先生那裝模作樣的丑態(tài),引導學生充分大膽地發(fā)揮自己的現(xiàn)象,把自己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南郭先生形象描述出來,然后讀出來,這樣將文本語言轉(zhuǎn)化為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最后,讓學生通讀全文,弄清“濫竽充數(shù)” 的意思,啟發(fā)他們練習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領(lǐng)悟故事的寓意。 整節(jié)課學生能夠大膽發(fā)揮想象,積極融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非常積極踴躍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在總結(jié)寓意的時候,學生的表達不夠準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