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讀 讀中感悟——《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教學反思
找一生畫,其圖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師:畫得得怎么樣?
生:不對,水滴是從正上方巖縫中滴下。
生:往下滴的是水滴,是連續不斷的,他畫成了直線了。(生改畫)
生:總是滴在一個地方,而且滴穿了。(生改畫)
如下圖:
語文閱讀教學應給學生讀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出味,讀出情,讀得如見其物,如臨其境。學生自讀,對文本內容有個初步、完整的了解;教師引讀,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面對面交流;通過學生畫圖,再次深入文本中去,文字材料會被激活為形象的畫面,生動的場景,語言文字變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讀得更深更透,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生本互動”,學生披文入境,把握“水滴石穿”的真正含義。書讀透了,學生興趣高了,教起來輕松,學起來愉快。
師:讓我們來把板書補充完整,如下圖。
形成板書(三)
水 滴 滴穿 石 頭
(微不足道)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堅 硬)
師: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終于滴穿了堅硬的石頭,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樣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會怎么樣呢?
出示:
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生:略
形成板書(四)
人 成 功
目標專一 持之以恒
學生通過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與文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他們從文本內容獲得具有鮮明的個性認識。教學中,教師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讀進去,有了充分的的感知,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讀的手段把握文章的內涵,產生了真實的體驗。
教學中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從文本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從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出來的,絕不包辦代替,凡是學生能主動發現的絕不暗示。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由學生自己跳起來“摘桃子”,充分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智力、能力在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