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導學設計( 第二課時)
多媒體出示: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
人孟浩然餞行。(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
(預設a.描述了陽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情景b.在這么美好的景致下,詩人卻正在設宴為朋友送行,更是反襯了離別的傷感。c.我知道了:“故人”指的是好朋友,在文中指李白和孟浩然。)
2.通過課前的預習,課下搜集的資料,你對李白和孟浩然有哪些了解呢?
3.板書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關知識。
(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
“詩仙”。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屈原以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代表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孟浩然,唐代詩人,湖北襄陽人,他和王維友誼深厚,史稱“王孟”。他潔身自好,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是晉代陶淵明后的山水田園詩的最高峰。代表作:《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二人的交往,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
4.指導朗讀。
a.指生讀。 b.全體讀。
(評:聽了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老師眼前仿佛呈現出一副陽春三月,百花爭艷的景色。)
5.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描述了黃鶴樓的壯觀。)
6.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一會兒眺望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兩個人感情深厚,不忍分離。)
(1)理解“遠眺”和“仰望”。完成學案作業基礎達標3.
二人小組交流,匯報。
(2)理解“依依惜別”。(留戀,不忍分離。)
7.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過度:不忍別時終需別。終于,李白舉起酒杯說:“………”(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完成學案作業三、鞏固練習:1.讀下面片段,完成練習題。
2.師:知己難求啊!難怪這樣難舍難分,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的之情送回詩中去,把相對應的詩句讀一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讀——男女分角色朗讀。
(你們讀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情誼,把他們那種難舍難分的離別之情讀出來了,你就像一個真正的詩人。你把他們那種難舍難分的離別之情讀出來了。你讀出了詩人的心聲。)
五、品析重點,走近內心。
你能找出和后兩行詩相對應的內容嗎?請在文中畫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1.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楊柳依依指樹枝柔弱,隨風搖擺的樣子,仿佛也在留。戀孟浩然,不忍心讓他離去。)
2.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佇立”指長時間地站著。“凝視”指聚精會神地看。這句話寫了李白長時間地站著,聚精會神地望著孟浩然遠去的身影,反映了他和好朋友孟浩然之間不忍分離的深厚友情,朋友遠行,他的心也隨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