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 黃鶴樓送別 科 目 語文 年級 五年級 教學時間 一課時40分鐘 學習者分析 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蘇教版教材特有的一種教學內容。通過低中段的學習學生基本能達到“自主讀文、扣詩入文、由文悟詩”的要求了。而進入高段要逐漸達到“把握關鍵詞句,體會詩歌意蘊;揣摩故事內容,學以致用”的要求,并讓學生從中找到收獲的快樂,由此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興趣。這需要老師的步步引入。 我們班的學生樂于表達,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表達出來,并且預習習慣良好,對新學習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還能借助工具書解決簡單的字詞句,能初步掃除“攔路虎”。前一節課我們一起初步學習了課文,他們基本掌握了主要內容。我班學生對情景性的東西很感興趣,我想課文的情境創設一定要到位,使學生學習更有激情。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參與進來,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2.通過朗讀,體會文字,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熱愛祖國的漢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 2.創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 三、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生能結合具體的情景,理解“依依惜別”“楊柳依依”等。 3.總結方法,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難點 走進故事,走進古詩,理解意思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文章所描繪的場景,詩人所處的時代離學生的時空距離較遠,理解詩人之間的感情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資源 1.自制課件。 2.送別曲、送別詩。 3.上課環境為多媒體大屏幕背影,內容為黃鶴樓場景。 《教學過程黃鶴樓送別》教學活動過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