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五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第四單元教案
13《 秦兵馬俑》一、 激情導入
1、我們知道,在祖國的西安,有一支所向披靡、雄姿英發的大軍,雖然他們的身體只是泥土,雖然他們口不能言、耳不能聽、身不能動,但是他們恢弘的氣勢,鮮明的形象早已折服了世人,他們就是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板書課題)
2、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個短片。(播放秦兵馬俑短片)
3、看了這個氣勢恢弘的秦兵馬俑短片,聽著這氣勢雄渾的音樂,同學們有何感受?
4、學生交流。
5、看著真實厚重的歷史畫面,聽著深沉激越的雄壯樂聲,我們早已心潮起伏,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感受文本語言所涌動的對祖國歷史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的熾熱情懷吧!
二、精讀課文
(一)精讀課文第2自然段
1、通過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我們知道,課文從哪兩方面寫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
2、哪幾小節寫它規模宏大(第2小節),又是哪幾小節寫它類型眾多呢?(第4-9小節)
3、好,接下來我們就來細細品讀第二小節,看看書上是怎樣介紹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請同學們拿起筆,默讀課文,畫出表現兵馬俑規模宏大的句子,并在印象深刻的句子旁邊寫寫你的體會。
4、師巡視指導
5、師生交流
a、“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
見過現實中的足球場嗎?告訴你們,真實的足球場有我們學校200米跑道的操場近三倍那么大呢。兩個半足球場,就等于是我們操場的幾倍大?差不多有7.5倍那么大!我們平時繞操場跑步時就已經覺得操場很大了,而秦兵馬俑的俑坑居然是它的7.5倍,那該是多大啊!齊讀這句話,讓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這種場面的大。
你們讀的時候注意到沒有?作者為了表現俑坑的大,是把它和足球場進行比較的,這種把一件事物和另一件事物對比著寫的方法,叫做——(作比較)
過渡句:剛才有同學從作比較這一句感受到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那有沒有同學能從其他方面也感受到這種宏大的規模呢?
b、“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多個。”
從這句話中,是什么讓你尤其感到兵馬俑確實規模宏大?你是注意到了這些數字是吧?作者用了詳盡的數字來說明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非常使人信服,那么,這種用數字說明事物的方法,就叫列數字!
c、“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讀了這句話,你感覺秦兵馬俑帶給你什么感覺?(如若生回答不出可引導他用書中的詞語敘說:氣勢恢弘)你覺得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特別能反映出這種恢弘的氣勢?能再讀一讀嗎?讀出這種恢弘的氣勢!
(二)精讀課文4-9自然段
過渡:我們剛才仔細研討的這一段主要是寫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但是我們知道,課文還介紹了秦兵馬俑的另一方面的特點,那就是——類型眾多。我們看一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兩部分內容連起來的?
指名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你知道這句話在課文中有什么作用嗎?(承上啟下,過渡作用)因為這句話單獨成段,所以我們把它叫做過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