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成語故事》教學設計
一、教學提示
本文是三則成語故事,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都是將某一意味深長的哲理蘊含在故事之中,篇幅短小,語言明白如話。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二)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二、教學流程
板塊(一)引出話題
1、你知道成語是怎么來的嗎?它的來源有多少種呢?請同學們說說看。
2、同學們的知識還真不少啊,成語是有固定結構和特定意義的現成話,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不少來自口語的成語,有三個字、五個字、六個字的,甚至更多的,如“閉門羹”“十年磨一劍”“人貴有自知之明”“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等等。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一般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書本記載,包括古代寓言、古典作品、歷史典故等。二是來源于民間口語,如“不三不四”“七手八腳”等。
※——課件(文字): 成語來源
一是書本記載:古代寓言、古典作品、歷史典故……
二是民間口語
板塊(二)初讀了解
1、你讀讀第八課的三則成語,是其中的哪一類?
大家都發現了吧,這三則成語都屬于古代寓言。
2、你知道寓言是怎樣構成的嗎?
寓言一般由故事和寓意兩部分組成,有的故事直接說出寓意,有的寓意蘊含在故事中。
3、你猜猜看讀懂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么?
其實,讀懂寓言故事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故事和寓意聯系起來,讀懂了故事也就明白了寓意。
板塊(三)深入理解
1、我們先來學習《自相矛盾》
※——課件(文字+插圖):自相矛盾+插圖
(1)故事中的生字,誰來讀一讀?
※——課件(文字)矛 máo 盾dùn 楚chǔ 銳ruì
戳 chuō
第一行是三會字,要求會認、會讀、會寫。第二行是二會字,要求會認、會讀。注意要把翹舌音讀準確!
大家一起來讀。(師讀)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個成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同時,想想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這則寓言講了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的故事,它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習——抓關鍵詞句,揣摩蘊含的道理。
※——課件(文字)抓關鍵詞句,揣摩蘊含的道理
(4)請特別注意文中這個楚國人的兩處語言描寫:
※——課件(文字)1、“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2、“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在這兩句話中,藍顏色的字告訴我們什么?
這兩句話都出自楚國人之口,藍顏色的字更反映出他的自吹自擂,先夸口自己的盾最堅固,無所不勝;后又夸口自己的矛最銳利,所向披靡。從“隨你、都”幾個字,我們看出按照楚國人的意思:他的盾能抵擋一切矛的進攻,而他的矛又可以戳穿所有的盾。面對質問“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呢?”他就張口結舌了。